粉哥导读
随着天气转凉,有妈妈反映“37度的奶喝着就是温的,甚至有点凉”“37度的奶还没喝完就冷了”,也有妈妈表示“夏天用40度,随着天气变冷就加1度”“奶热一些比较香,温热的喝到最后冷了口感反而不好”……37℃通常是比较理想的入口温度,但为什么妈妈觉得有点凉?37℃的奶真的还没喝完就冷了吗?带着这些疑惑,奶粉智库母婴评测中心进行了宝宝喝奶的模拟实验,探究不同奶量、不同喝奶速度下奶液温度的变化,并给到大家秋季喂奶的适宜入口温度建议。
实验样品:随机挑选1款3段婴配粉
实验工具:120mL玻璃奶瓶、240mL玻璃奶瓶、恒温电水壶、量筒、温度计、室内温度计、计时器等
实验说明:
本次实验由奶粉智库母婴评测中心进行,室内温度约为22℃(秋季常温),主要通过冲调1款婴配粉,探究秋季气温下不同奶量、不同喝奶速度,入口温度为37℃的奶液在喝奶过程中温度变化,以及秋季的适宜入口温度等问题,实验仅对本次样品负责,供大家参考。
37℃是人体的正常温度,也是母乳的温度。理想状态下,奶粉冲好后应该放凉至37℃左右再给宝宝喝,但是有的“龟速”宝宝喝奶很慢,可能二三十分钟都还没喝完,妈妈就会担心会不会还没喝完奶就冷了?气温低了还能喝37℃的奶吗?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看看~
入口温度为37℃的奶,
还没喝完就变“冷奶”?
为了真实还原宝宝的喝奶场景,实验人员模拟了从100mL到240mL四种常见奶量,并设定了非常快、比较快、普通速度和比较慢四种喝奶速度,观察初始温度为37℃的奶液在饮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实验一:不同速度喝完100mL的奶,记录喝奶过程中奶液的温度变化
对于小月龄宝宝来说,单次奶量大约为100mL,不同宝宝的喝奶速度有所差异,通常认为3分钟之内喝完的为“非常快”,5分钟之内喝完的为“比较快”,10分钟左右喝完的为“普通速度”,而要20分钟才能喝完的为“比较慢”。为了记录奶液实际温度,实验人员在“喝完”的前10秒进行温度测试,直至“最后一口奶”,测试结果如下:
从实验结果来看,入口温度为37℃的100mL奶液,在饮用过程中温度变化很明显,以非常快、比较快、普通速度、比较慢的速度喝奶,还没等到喝完,奶液已经变凉了(低于36℃)。
以非常快的速度喝,在前半程奶液温度还算适宜,但在2分8秒时温度就降至36℃,等到“最后一口奶”时已经成了“冷奶”。如果宝宝喝得比较快,奶液大概3分19秒也降到了36℃,意味着后半程的奶液已经凉了。而对于以普通速度喝奶的宝宝,情况开始变得不容乐观,奶液大约3分36秒降至36℃,也就是说宝宝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喝“冷奶”。最需要关注的是那些喝得比较慢、需要20分钟左右的宝宝,奶液在约4分7秒就跨过了36℃的门槛,这意味着除了前几口,宝宝之后喝下的每一口都是温度持续走低的“冷奶”了,喝到20分钟结束时,仅剩30.6℃,秋季喝这个温度成人都会感到冰凉,更别说小宝宝了。
实验二:不同速度喝完150mL、200mL、240mL的奶,记录喝奶过程中奶液的温度变化
对于稍大月龄的宝宝,通常奶量为150mL、200mL及240mL左右,他们的喝奶速度差异更大,有些“非常快”的宝宝能1分钟喝完,“比较快”的约5分钟喝完,而“普通速度”一般为10分钟左右,20分钟才能喝完的就“比较慢”了。那这些大点的宝宝能在奶液变冷之前喝完吗?我们接着通过实验探究,测试结果如下:
当奶量增加到150mL、200mL及240mL时,我们发现,如果宝宝喝奶速度非常快,能够在1分钟之内喝完,那这三种奶量通常都可以保证宝宝全程喝到热奶。若宝宝以比较快(5分钟)的速度饮用,奶液在3-4分钟时便会变凉,会喝到部分“冷奶”。而更多宝宝喝完一顿奶需要10分钟左右,以这种普通速度喝奶时,奶液在4分钟左右也降至36℃,导致宝宝有三分之二的过程喝到的都是“冷奶”。如果宝宝喝得比较慢(20分钟左右),那么他喝下的大部分奶液,其温度都是在36℃以下,150mL奶液的“最后一口奶”温度甚至仅有29.7℃。
对于200mL和240mL的较多奶量来说,相同速度下奶量越多保温时间会有所延长,但都在4分钟左右就成“冷奶”了。尤其是那些喝奶比较慢的宝宝,喝到“最后一口奶”无意是“透心凉”了,这在秋季和天气偏凉的时候很可能引起宝宝的肠胃不适。
秋季喝奶的适口温度为多少?
在秋季,喝奶温度为37℃很可能喝到冷奶,那怎么办呢?其实,可以把喝奶温度提高一点。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测试得到夏季的适宜入口温度范围为37-43.5℃,但秋季的室温相对低很多,人体对于冷热的感知也会有变化。因此,我们继续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测试秋季喝奶的适口温度为多少。
当水温为37-38℃时,超一半的测试者感觉“温度有点低”,也就是喝起来偏凉,少部分测试者感觉温度适宜。水温为39-42℃时,大部分测试者都觉得温度适宜,对于一些偏爱喝热水的人来说还是有点凉。而当温度升至42-45℃这个区间时,大家的感受变得高度一致,都感觉温度适宜,认为刚刚好,是比较理想的入口温度。当温度达到45-48℃,有测试者开始感觉到“暖意”,但尚在可接受的“温热”范围,不会引起不适。水温升高为48-52℃,其带来的“热乎劲儿”变得明显,喝下去能感觉到喉咙和肚子都热热的,部分测试者开始觉得有点不适,已经不建议喝了。而当温度超过52℃,体验就开始变差,部分测试者感觉有轻微的烫感了,达到了“有点烫”的程度。
“亲喝试温法”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同人对于温度的感知有所差异,比如水温为39℃时,大部分测试者觉得是理想的入口温度,但也有个别测试者觉得还有点凉;而水温为53℃时,已经有测试者感觉到有点烫了,但是爱好热水的测试者仍觉得温热。
因此,我们按照本次大多数测试者的感知结果进行评判,在37-45℃的范围内,是秋季比较理想的入口温度。另外,如果是爱喝热奶的宝宝,秋季奶液温度为37℃可能会觉得有点凉,那么可选择40-45℃的温度段为入口温度。
总
综合奶液降温实验和感官测评,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虽然母乳是37℃,但母乳是恒温的,如果奶粉以37℃为开始喝奶的入口温度,在秋季环境温度较低,奶液散热加快的情况下,宝宝大概率会喝到“冷奶”,尤其是喝奶较慢的宝宝,喝到最后奶液温度可能只有30℃左右了,宝宝喝了后很容易出现感冒、腹痛等问题。对于较大月龄的宝宝而言,可能有的喝奶非常快,能够在1分钟之内喝完一顿奶,这种情况虽然避免了“喝冷奶”,但是过快的喝奶速度容易导致宝宝呛奶。
结论二:对于秋季而言,建议奶液的入口温度控制在37-45℃之间。对于爱喝热奶的宝宝可以选择40-45℃的温度,这样既能确保宝宝第一口喝下去时感觉“刚刚好”,又能为奶液在后续饮用过程中的自然降温预留出足够的缓冲空间。不过粉哥要提醒妈妈们,随着时间的延长,再高温度的奶最终也会变为“冷奶”,尤其是在秋季这种气温比较低的环境。因此,要培养宝宝良好的喝奶习惯,通常10分钟左右喝完是合适的速度(奶量和体质不同会有所差异),同时可以给奶瓶保暖,比如带保温套,以避免喝到冷奶。
好啦,今天关于喝奶温度的实验就到这里了。妈妈们在给宝宝喝奶时,切勿主观判断奶液温度是否合适,可以使用温度计测定,确保温度合适了再给宝宝饮用。大家在秋季给宝宝喝的多少度的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