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摄图网
市场监管总局委托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新增营养物质纳入保健食品备案目录论证启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聚焦菊粉、低聚果糖、抗性糊精3种营养物质的科学论证工作,标志着我国保健食品备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此次论证的推进,不仅有助于规范市场,也为益生元及相关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
01
益生元市场潜力巨大,行业迎来高速增长期
益生元(Prebiotics)是一类不被宿主消化、能选择性促进有益肠道微生物生长的食物成分。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将其定义为“可被宿主微生物选择性利用并赋予健康益处的底物”。与传统益生菌不同,益生元通过滋养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和乳酸菌(Lactobacilli)等菌群,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进而影响消化、代谢、免疫及神经系统功能。
随着消费者对肠道健康、免疫调节等功能性食品需求的提升,全球益生元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Data Bridge Market Research分析称,2022年全球益生元成分市场规模为 71.5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07.1亿美元,在2023年至2030年的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12.0%。
2023-2030年全球益生元配料市场规模
图源:Data Bridge Market Research
允许在我国食品中使用的益生元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抗性糊精等。此次纳入备案论证的菊粉、低聚果糖和抗性糊精,均属于成熟度高、研究证据充分的功能性成分,其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02
菊粉、低聚果糖、抗性糊精三种新增营养物质的科学价值与临床研究
菊粉、低聚果糖、抗性糊精这三种新增营养物质,作为被认可的益生元,具有极高的市场应用价值。它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还经过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展示出对健康的多重积极影响。
1
菊粉:肠道健康的守护者
菊粉(Inulin)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果聚糖,由不同链长的果糖聚合而成。它存在于多种植物体内,目前工业化生产的菊粉主要来源植物为菊芋和菊苣。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菊粉市场规模为18.4亿美元,预计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7%。菊粉具有天然水溶性膳食纤维和益生元的双重益处,对人体调节肠胃功能、促进矿物质、改善脂质代谢,体重控制、促进体内维生素合成等多种健康益处,是一种来自植物的天然健康食品配料[1]。
同济大学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生的关键因素,而膳食纤维菊粉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有效改善PCOS症状。菊粉通过促进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增殖,增加短链脂肪酸,修复肠道屏障,减轻炎症,进而缓解胰岛素抵抗和排卵障碍,为PCO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2]
Am J Clin Nutr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产生的直链短链脂肪酸(SCFA)对健康有益,但老年人直链SCFA水平较低,支链SCFA(BCFA)浓度较高,可能与微生物群失衡和饮食纤维摄入减少有关。通过菊粉补充,年轻人和老年人SCFA产量增加,表明菊粉有助于改善SCFA生成。[3]
Gut Microbes研究发现,菊粉在EAE小鼠模型中显著减轻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反应。菊粉能抑制Th17细胞浸润、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并调节肠道菌群,增加厚壁菌门和乳酸杆菌属丰度,提升丙酸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的浓度,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研究还表明,抗生素清除肠道菌群后,菊粉的益处消失,但与罗伊氏乳杆菌联合使用时效果更佳。[4]
2
低聚果糖:典型益生元的代表
低聚果糖是低聚糖的一种,FOS 是 Fructooligosaccharide 的简称,低聚果糖分为蔗-果型低聚果糖和果-果型低聚果糖,其中蔗-果型低聚果糖主要由在蔗糖(F)的果糖残基上通过β(2→1)糖苷键连接 1~4 个果糖基(F)所形成的蔗果三糖(GF2)、蔗果四糖(GF3)、蔗果五糖(GF4)和蔗果六糖(GF5)的混合物。据VMResearch团队研究显示,2023 年全球低聚果糖收入大约为3.805亿美元 ,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461亿美元,2024-2030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3% 。这一增长趋势反映出低聚果糖在全球市场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发现,低聚果糖(FOS)可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善肠道健康。研究纳入80名参与者,分别服用不同剂量(2.5、5、10g/天)FOS或安慰剂。结果显示,FOS提高了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丰度,并增强了产丁酸盐细菌(如粪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和颤螺旋菌属)的数量,且高剂量FOS效果更显著。[5]
北海道大学的研究发现,低聚果糖(FOS)可提高小鼠饱腹感,减少能量摄入,有效控制体脂和体重。实验中,服用FOS的小鼠饱腹感持续时间最短,减少食物摄入,且持续2小时。与高糖高脂饮食组相比,FOS组小鼠体重和脂肪增加较少,内脏脂肪和总能量摄入显著降低。研究表明,FOS能调节食欲、减少脂质吸收,并改善脂质代谢。[6]
《Gut》发表的研究表明,补充低聚果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次级胆汁酸生成,改善西式饮食小鼠的糖代谢。研究发现,低聚果糖增加了盲肠和门静脉中的6α-羟基胆汁酸(如ωMCA、HCA、HDCA),改善糖代谢并减少增重。这与肠道菌群的变化有关,低聚果糖增强了特定菌群将初级胆汁酸转化为次级胆汁酸的能力。通过TGR5-GLP-1轴,HDCA激活TGR5,提升GLP-1水平,进一步改善糖代谢。[7]
3
抗性糊精:低热量、高纤维的健康选择
抗性糊精是由淀粉加工而成,将焙烤糊精的难消化成分用工业技术提取处理并精炼而成的一种低热量葡聚糖,属低分子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溶解性高、黏度低、甜度低及不产生异味等特点,很容易添加到加工食品中,也能使食物纤维营养素变得容易摄入[8]。其不仅具有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特性,还具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如降低血糖反应和改善肠道环境等。据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膳食纤维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抗性糊精产量达到6万吨,预计2026年将达到7.66万吨,复合增长率达到6%。
Akbar等人对55名2型糖尿病女性进行了临床研究,实验组每天补充10g抗性糊精,持续8周。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L-6、TNF-α、MDA和内毒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抗性糊精可调节炎症,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9]
Yuka Kishimoto等人通过小鼠和人体试验研究抗性糊精对餐后血浆甘油三酯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性糊精可有效抑制小鼠摄入玉米油后的甘油三酯升高;在人体试验中,健康受试者摄入5–10g抗性糊精后,餐后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10]
Shoko Miyazato等人通过对老鼠摄入抗性麦芽糊精和氢化抗性麦芽糊精的研究发现,老鼠对矿物元素的吸收能力显著提高。研究表明,抗性麦芽糊精在盲肠内发酵有助于钙(Ca)和镁(Mg)的吸收,而除了盲肠外,其他机制也可能参与促进抗性糊精对铁(Fe)和锌(Zn)的吸收。[11]
03
行业规范化加速,益生元行业迎来新机遇
菊粉、低聚果糖和抗性糊精纳入保健食品备案论证,充分体现了监管部门对科学依据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反映出市场对功能性成分需求的日益增加。随着备案制度的逐步完善,相关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准入将更加规范化,这将有效提升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信任,并使其更便捷地获得安全、有效的功能性产品。
展望未来,益生元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科研将继续驱动创新,进一步深化临床研究,挖掘益生元在精准健康中的作用。其次,食品、医药、保健品行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将推动更多功能性产品的研发与上市。最后,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普及益生元相关知识将成为提升公众对肠道健康认知的关键。
此次论证启动会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政策支持,更为益生元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未来,随着功能性食品需求的持续增长,菊粉、低聚果糖和抗性糊精等成分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 益生元在特膳食品中的应用研究.中国食品报;
[2] Geng L, Yang X, Sun J, et al.Gut Microbiota Modulation by Inulin Improves Metabolism and Ovarian Function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Advanced Science,2025, 12 (20).
[3] Sarah K Kirschner,et al.Short-chain fatty acid kinetics and concentrations are higher after inulin supplementation in young and older adults: a randomized trial.Am J Clin Nutr. 2025 Jun;121(6):1224-1235.
[4]Ning Li, et al.Prebiotic inulin controls Th17 cells mediate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utoimmunity through modulating the gut microbiota and short chain fatty acids.Gut Microbes. 2024 Jan-Dec;16(1):2402547. doi: 10.1080/19490976.2024.2402547.
[5] Tandon, D. et al.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study to investigate efficacy of fructo-oligosaccharides (FOS) on human gut microflora. 2019; Sci. Rep. 9, 5473.
[6] Tohru Hira, Ryoya Suto, Yuka Kishimoto, et al.Resistant maltodextrin or fructooligosaccharides promotes GLP-1 production in male rats fed a high-fat and high-sucrose diet, and partially reduces energy intake and adiposity.Eur JNutr (2018)57:965-979
[7] Kassem Makki,et al.6α-hydroxylated bile acids mediate TGR5 signalling to improve glucose metabolism upon dietary fiber supplementation in mice.Gut. 2023 Feb;72(2):314-324. doi: 10.1136/gutjnl-2021-326541.
[8]尹月玲,张姝,王明珠,等.抗性糊精的研究进展及市场现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2,20(12):34-37.
[9] Akbar Aliasgharzadeh, Parvin Dehghan, Bahram Pourghassem Gargari, Mohammad Asgha ri一Jafarabadi. Resiatant dextrin, as a prebiotic, improves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flammation in women with type 2 diabetes :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J].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5, 113: 321-330.
[10]Yuka Kishimoto, Hiroshi Oga, Hiroyuki Tagami, KazuhiroOkuma, Dennis T.Gordon. Suppressive effect of resistant maltodextrin on postprandial blood triacylglycerol elevation [J]. Original Contribution, 2007, 46: 133-138.
[11]Shoko Miyazato, Chie Nalcagawa, Yuka Kishimoto, Hiroyuki Tagami, Hiroshi Hara. Promotive effects of resistant maltodextrin on apparent absorption of calcium, magnesium, iron and zinc in rats [J]. Original Contribution, 20IO, 49: 165-171.
提示:
本文为新营养原创,欢迎无条件转发
转载、投稿与商务合作,联系微信:Lsu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