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中童传媒记者 玄铠
“现在羊奶粉和牛奶粉的价格越来越接近了。”这个反馈,中童在2024年的走访中听了不下几十遍。
本来羊奶粉是一个“结构升级品类”,价格高、利润高、用户门槛也高。但现在,不少渠道说,以前卖400元一罐的羊奶粉,现在只能卖到280元甚至更低;而一些牛奶粉则做起了“科学营养”“功能增强”,价格追了上来。
问题来了:羊奶粉的结构红利还在吗?会不会走上牛奶粉的老路?
这是渠道真正的担忧,不是做不做羊奶粉的问题,而是还值不值得投资源、压库存、建动销体系。
羊粉价格下沉是趋势
但不等于红利消失
先明确一点:价格趋近并不等于结构红利消失。
在一个成熟市场里,价格下降往往是规模放大、品牌集中、消费认知普及的表现。羊奶粉从“稀缺标签”变成“主流标签”,是它真正走向品类成立的过程。
如果一个品类始终“贵但没人买”,那不是结构红利,是虚假泡沫。
我们要警惕的,不是价格下降,而是在降价的过程中,品牌有没有把产品价值和渠道信心一起降下去了。
红利的核心从“单价溢价”转向“结构价值感”
过去,羊奶粉的红利来自“贵”,贵就是身份认同,贵就是品质象征,贵就有空间讲故事。但现在,“贵”不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用户更看重的是“贵得值不值”。
所以结构红利的定义也在变化:是不是能讲出区别于牛奶粉的认知价值?是不是具备长期稳定的复购动因?是不是对渠道有独立的利润与培训模型?
结构,不只是价格结构,而是从产品到话术、从展示到教育、从转化到复购的系统性认知结构。
牛奶粉的问题,不在价格
而在结构被稀释
很多渠道对羊奶粉“牛奶化”感到担忧,是因为他们太熟悉一些牛奶粉“走过的坑”——从强调营养到低价冲量,从品牌力转向活动战,最终成为“谁便宜谁有量”的拼价局面。
但我们回头看,很多牛奶粉出问题的本质,不是价格,而是失去了结构分层。
高端没有建立稳定的教育场景。中端被无限压价导致品质不稳。低端频繁更替,没有用户忠诚。
如果羊奶粉也走上“价格主导一切”的路,那确实会步牛奶粉后尘。但只要结构分层不乱,教育与控价不丢,羊奶粉依然有机会构建新生态。
结构红利转向
“可解释、可执行、可控价”的品牌模型
2024年以来,我们观察到一些渠道更愿意合作的羊奶粉品牌,具备三类特征:
1. 可解释:导购、主播、私域都能快速讲清楚“为什么选这个羊粉”。
2. 可执行:有清晰的动销节奏、物料支持、培训系统,能跑动终端。
3. 可控价:有价格边界、有考核机制、有流通纪律。
这三者构成新一轮结构红利的根基,不是靠定价高,而是靠结构“稳”。
所以,价格走低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什么都不讲还想卖贵。羊奶粉的结构红利并没有消失,只是它不再是靠“贵”和“稀有”支撑,而是靠“可信”和“能讲”来建立。
价格贴近牛奶粉不可避免,但品牌必须给出更清晰的价值主张,渠道必须建立更扎实的销售结构。如果你能清楚告诉用户你贵在哪里?好在哪里?你能帮孩子解决什么问题?那么,即使价格接近牛奶粉,你依然是结构品。
把握风口,赢在未来!聚焦羊奶新势力,深耕奶粉大市场!
2025中国羊奶大会(8月13日)及2025中国奶粉大会(8月14日)即将盛大开幕!汇聚全产业链精英,发布权威趋势,展示创新成果。这是您链接核心客户、拓展商业版图的绝佳舞台!招商席位告急,即刻行动,抢占行业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