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婴童网
招商
品牌
商机
展会
产品
企业
资讯
专题
视频
店铺
开店
经销商
婴童网首页 > 母婴资讯 > 市场新闻 > 正文
为什么建议宝宝喝奶粉?这一点,牛奶真比不了!
行业编辑:林夕
2025年11月10日 11:43来源于:奶粉智库
分享:

养个娃不容易,光是纠结1岁后喝牛奶还是奶粉,就困扰着不少妈妈。牛奶和奶粉究竟该如何选择呢?其实通过它俩的生产流程,就能知道它俩确实有很大不同......而这正决定了你家宝宝更适合哪种

01

牛奶Vs奶粉
原来中间差着这么多道工席

宝宝日常喝的牛奶主要是巴氏杀菌乳(也称巴氏奶、鲜牛奶)和灭菌乳(也称常温奶、纯牛奶)。而这类乳产品的加工主要是经历净乳、标准化、杀菌等常规流程,核心在于保留牛奶原有营养。

为什么建议宝宝喝奶粉?这一点,牛奶真比不了!

而奶粉的生产则更为复杂,它在牛奶生产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配料/干混、浓缩、喷雾干燥等工序,尤其在配料/干混阶段,会根据婴幼儿的营养需求,科学配比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可选择性成分(如DHA、乳铁蛋白、益生元、益生菌等)等,从而确保配方更符合宝宝生长发育所需。

从一滴奶到一罐奶粉,其实比我们想到的要复杂得多。为什么说奶粉更适合宝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经历了更精细的工艺与科学的配方设计。那一罐奶粉的诞生,到底要经历哪些流程呢?

正如上图展示的奶粉的生产方法,可以看到奶粉生产主要有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干湿法复合工艺3种,其中市面上多数奶粉采用干湿法复合工艺。而很多妈妈对于奶粉的生产其实有着许多疑问,比如:

“为什么奶粉生产如此复杂?”

“奶粉生产复杂了会不会不好?比如加工过程中,益生菌、乳铁蛋白等营养成分会遭到破坏吗?”
“奶粉里为什么会出现黑点点?”
“奶粉开罐后是否存在被重新灌装进行二次销售的风险?”
接下来,我们就以常见的干湿法复合工艺为例,带大家一同探寻答案~

02
生乳到原料乳的预处理奶粉生产第一步

奶粉生产的第一步是从生乳到原料乳开始的,而生乳成为合格的原料乳,依赖于挤奶、储存运输到工厂验收与预处理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把控。

在挤奶环节,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普遍采用机械挤奶方式。奶牛站在特殊大转盘上开启分批“挤奶之旅”,挤奶前工作人员会对奶牛进行清洗和检查,结束后还会对机器及运送管道进行清洗消毒[1]。挤出的生乳通过管道直接进入储奶罐低温储存,全程密闭以减少污染风险,挤奶后2h内需降温至0~4℃。随后,生乳通过专用奶车运输,运输过程温度控制在0-6℃,并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工厂。

生乳到达工厂后,要先面临严格的“质检关卡”。工厂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GB 19301 2010)对蛋白质、脂肪、微生物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才能验收进入下一生产阶段。验收后若不能及时加工,需冷藏贮存并监测温度及相关指标,巴氏杀菌前贮存温度不超过7℃,时间不超过24h。接着,借助过滤设备、净乳机等去除部分杂质、表面微生物并脱除一部分体细胞得到的生乳,还需要初步低温杀菌,通常采用巴氏杀菌在75-85℃的高温下灭菌15秒,这样既能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又能更大程度地保留营养成分,最终才得到可用于婴配粉加工的原料乳。

03
标准化与均质环节奶粉配料更丰富

原料乳要制成奶粉还需依次经过标准化以及均质处理等关键步骤。

为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往往需在标准化处理这一环节添加乳清蛋白粉或脱盐乳清粉等,调整其与酪蛋白、灰分的比例,更匹配宝宝娇嫩肠胃的消化吸收特点,同时还会添加矿物质、脂肪类物质等热稳定性营养成分,让营养配方更加科学均衡,以符合新国标要求。

均质处理则是为了让奶中的营养物质分布更加均匀,保证产品品质稳定。特别是在高速剪切作用下,脂肪球颗粒破碎成较小的脂肪球,均匀地分散在原料乳中,防止脂肪在储藏期内出现分层、上浮等不稳定现象。

04二次杀菌、浓缩干燥与干混配料奶粉营养再升级

对于奶粉生产,一次初步杀菌,仅能抑制原料乳中部分微生物活性,无法彻底杀灭有害微生物(包括致病菌),所以需进行二次杀菌,确保原料乳在冷藏期间质量稳定。进一步杀菌后的原料乳,会借助蒸发器加热与真空减压处理进行浓缩,让其中80%-90%的水分蒸发。在低压环境下,水的沸腾温度降低,这样既能避免高温破坏乳粉中的热敏性营养成分,又能降低后续干燥环节的能耗。

浓缩乳经高压泵送至干燥塔顶,由高压喷头雾化成细小液滴,与热空气接触瞬间蒸发水分,在塔内沉降形成松散颗粒状乳粉。喷雾干燥后的乳粉需进入流化床进一步干燥,将水分含量降至5%以下,同时冷却降温至30℃以下。妈妈们偶尔在奶粉中看到的黑色或褐色颗粒,可能是喷雾干燥时奶粉的乳糖和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或者乳糖发生焦糖化反应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益生菌、乳铁蛋白、DHA等热敏性营养成分,若在杀菌和喷雾干燥前添加,容易失去原有营养属性,所以通常会在流化床二次干燥后再添加,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这些营养成分的营养价值。

05灌装、包装与检测环节奶粉出厂更严格

奶粉封装是采用充氮灌装工艺,用自动灌装机从罐底灌装。底部灌装好处有二:一是与罐体结构形成单向密封体系,铝箔膜撕开无法复原,保障未开封原始状态,避免二次污染;二是灌装时注入氮气,形成近似真空环境,延缓奶粉氧化变质,同时开启时的气压差会使铝箔膜破裂发声,可凭此判断密封性。

奶粉包装时,通常采用自动包装机。为避免生产中设备破损导致的异物混入,包装前会设置金属检测环节,或者包装后配备X射线检测器等在线检测金属、异物,并配备剔除设备,保证产品不含金属和其他异物。同时,对成品取样做密封性测试和全项目检测,合格才出厂。例如金领冠的“鹰眼四联检”系统,可以精准识别粉体内异物,保障奶粉零异物风险;飞鹤的“千眼系统”AI智瞳系统,可以实现奶粉生产全链路实时在线监测。

可以看到,从普通牛奶变身成为合格的婴配粉,需要经历层层考验的系统工程。对于婴幼儿来说,特别是1岁后,到底是喝牛奶还是喝奶粉,其实从牛奶到奶粉的蜕变就能略见分晓——牛奶到配方奶粉,不仅是物理形态的转换,更是一场精密营养的重构,更是对科学配比与工艺控制的极致追求。

当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也明确指出,1岁的幼儿每天仍需保证大约500mL的奶量,如果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建议以合适的幼儿配方奶作为补充,鲜牛奶、酸奶、奶酪等可少量引入作为辅食的一部分。这也再次印证了配方奶粉在婴幼儿成长阶段的重要地位。

总之,与纯牛奶相比,配方奶粉从精准营养配比、亲和肠胃吸收到营养均衡全面,配方奶粉都有着独特的优势,为宝宝成长提供了更科学、更安心的营养保障。因此,宝宝1岁后继续喝配方奶粉,是基于科学喂养的理性选择。

今天的文章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若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奶粉生产”知识或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交流~

注释:
[1]申晓琳,李翠翠,孙彦会.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原料乳生产及运输过程中HACCP体系的建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0,(18):28-30.DOI:10.13881/j.cnki.hljxmsy.2019.10.0310.

奶粉智库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浙B2-20110190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