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婴童网
招商
品牌
商机
展会
产品
企业
资讯
专题
视频
店铺
开店
经销商
婴童网首页 > 母婴资讯 > 市场新闻 > 正文
婴配粉竞争步入“复合营养”新阶段 !
行业编辑:林夕
2025年11月04日 15:55来源于:EBH母婴时代
分享:

随着奶粉行业步入深度竞争阶段,消费者对婴幼儿的营养认知不断深入,婴配粉的竞争也开始从单一成分转向复合营养体系,乳脂球膜(MFGM)凭借在生长发育方面的潜在价值成为DHA之后又一脑部营养的突破性成分。

在行业竞争不再局限于特定成分添加的时代,不少品牌在添加MFGM成分的同时普遍也会注意和其他功能性成分的协同作用,这也意味着婴配粉行业已进入“复合营养”的新竞争阶段。

01

从“宣称添加”到“量化验证”的技术革命

MFGM作为婴配粉产品中一种新兴起的功能成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其包含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等多种组分,不同企业的提取工艺和产品纯度差异较大,而且目前市场上缺乏成熟的定量检测标准,这也成为制约行业规范化发展的瓶颈。

笔者观察发现目前婴配粉中MFGM主要来源于配料表中的乳清蛋白以及浓缩乳清蛋白粉等乳原料,因为MFGM并不是像DHA、乳铁蛋白那样直接添加在配料表中,而是作为乳清蛋白粉中含有的成分存在,比如美赞臣蓝臻、蒙牛瑞哺恩中的乳脂球膜均有小字标注来自于浓缩乳清蛋白粉。

科学严谨的检测技术能帮助企业实现产品质量的精准把控,也能为产品宣传提供科学依据增强消费者信任,目前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均在推进相关的技术研发,试图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检测方法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谁能率先突破MFGM定量检测技术,谁就有希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部分国际企业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开发出了基于特定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案,能够实现对MFGM关键活性成分的精准定量。比如美国希尔玛会以产品中鞘磷脂、神经节苷脂为特征指标的乳磷脂群、以乳凝集素为乳脂肪球膜蛋白特征指标的检测值,通过对这些特征指标批批检测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目前这些技术方案虽然还没能形成行业统一的标准,但已在企业内部质量控制中开始应用。

国内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在聚焦MFGM生物标志物的识别与验证,通过分析其核心功能成分的结构特性探索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行业有望逐步建立起MFGM定量检测的统一标准,届时婴配粉行业将会从“宣称添加”的粗放式竞争转向“量化验证”的精细化竞争。

02

从“MFGM+”到“营养生态体系”的构建

凯度-母婴人群定量调研显示,免疫力、营养均衡、好消化吸收、有利于骨骼发育等是购买婴儿配方奶粉比较关注的效果,过去婴配粉市场常常聚焦于单一成分的添加,但随着消费者对婴幼儿营养需求的深入,市场需求转向产品的综合营养价值,希望婴配粉能够提供更全面、更均衡的营养支持,这使得婴配粉行业逐渐从单一成分时代转向功能性成分的深度挖掘和科学配方优化。

和乳铁蛋白、HMO等营养体系类似,MFGM与其他功能性成分的协同效应也成为品牌配方升级的方向之一,比如MFGM与HMO、益生菌等成分之间的协同效应,MFGM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为益生菌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增强益生菌在肠道内的定植能力,而HMO则可以和MFGM协同调节婴幼儿的免疫系统,这种协同效应能够更好的满足婴幼儿在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

通过严谨的科学验证构建产品信任护城河是不少品牌提升竞争力的方式,以美赞臣为例,其推出的蓝臻婴幼儿配方奶粉添加了MFGM与乳铁蛋白等营养组合,并在MFGM领域布局了158项专利,还通过随机双盲试验RCT研究方法对该配方进行促进神经发育的研究,强化了配方科学的说服力;惠氏依托母公司的科研成果推出的启赋未来10HMO配方奶粉,融合了HMO与MFGM、特定益生菌等明星成分构建起“10HMO协同营养星群”,为宝宝构建起系统营养支持。这些国际品牌通过专利布局不仅保护了自身的技术创新成果,还在复合营养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为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优势。

随着更多对婴幼儿健康有益的成分被发现应用,不同成分之间的协同效应也将被进一步深入研究,未来可能会出现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婴幼儿的专属营养配方以满足他们的特殊营养需求,而且AI、大数据等技术也将在营养生态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作用,通过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数据的分析可以为家长和企业提供更科学的营养建议和产品研发方向,从而给婴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婴配粉竞争步入“复合营养”新阶段 !

03

从“副产品提取”到“精准来源控制”

从当下多个婴配粉中的MFGM添加情况看,这一原料大多是从酪乳、乳清等乳制品加工的副产物中提取,由于副产物的成分受原奶质量、加工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批次的MFGM原料在纯度、活性成分含量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不同季节、不同饲养方式下奶牛所产的牛奶,其MFGM含量和成分也会有所不同,这进一步增加了原料质量的不确定性。

建立从牧场到生产的全链条质控体系成为解决原料质量问题的关键,全链条质控需要覆盖原奶采集、加工提取、原料储存等多个环节,其中生产过程需要对提取、浓缩、干燥等环节进行严格监控,从而有效避免杂质的混入保证MFGM的纯度和活性。除了更好的保障原料品质外,全链条质控体系还可以实现产品的质量追溯,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迅速锁定问题源头,方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来保障消费者权益。

目前新西兰、欧洲等是MFGM原料的主要供应地区,国际市场上的MFGM原料也主要由这些国家中的少数跨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比如新西兰的恒天然、荷兰的菲仕兰、美国的希尔玛等。像新西兰原本就是乳业大国,其凭借优质的奶源和先进的乳业加工技术在MFGM原料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欧洲的荷兰、丹麦等国家同样拥有成熟的乳制品加工产业,也是MFGM原料的重要供应商。

只是不同原料来源的MFGM在质量和功效上可能存在差异,其中酪乳来源的原料蛋白质和脂质含量相对较高,乳清提取的则在某些活性成分的比例上具有优势。原料来源的差异也直接影响其在婴配粉中的应用效果,企业需要根据产品定位和配方需求选择合适来源的MFGM原料。

前不久某品牌新品发布时就介绍到其建立的原料溯源体系,可以查询核心原料的具体生产信息,这也意味着行业对原料质量愈加重视,精准来源控制或将成为MFGM等原料供应的发展趋势。目前不少企业都建立了溯源系统可以做到从源头把控原奶质量,但不少企业的溯源信息是出厂后的比较详细,未来也可以加强原料来源的可追溯性,将关键原料的生产工艺、纯度、活性成分保留率等都纳入溯源信息中,为终端产品提供更好的保障。

04

从“通用营养”到“精准场景”的应用拓展

作为母乳中的关键活性营养成分,MFGM富含多种蛋白质和脂质,比如神经鞘磷脂、磷脂酰胆碱,这些成分给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基本支持,特别是在大脑发育和免疫功能方面。MFGM中的神经鞘磷脂是构成神经髓鞘的重要物质,有助于促进神经信号的快速传导,从而支持婴幼儿大脑的正常发育。

因此MFGM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高端配方方面,在特定人群精准营养需求中的应用潜力也很重要,传统婴配粉产品很多都是通用营养配方,难以满足早产儿、过敏体质等特殊婴幼儿群体的个性化营养需求,MFGM的独特功能特性为特殊人群配方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对于早产儿来说,他们的身体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大脑和免疫系统对营养的需求更为迫切,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的《乳脂肪球膜及其配料的科学共识》明确指出,通过添加含有MFGM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可促进婴儿大脑认知发育和增强婴儿自护力。因此在配方设计上企业可以根据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对MFGM与其他营养成分进行科学配比,比如早产儿群体的配方可以添加MFGM、DHA、ARA、乳铁蛋白等营养成分,以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

随着市场对婴幼儿营养需求研究不断深入以及对婴幼儿精准营养认知的提升,针对特殊人群的婴配粉需求逐渐增加。企业可以通过聚焦细分市场开发更有针对性的MFGM强化配方,以差异化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

05

从“成分营销”到“科学实证”的消费者教育

在婴配粉市场中,成分营销并不罕见,不少企业都会通过宣传产品中添加的MFGM、DHA、乳铁蛋白、HMO、益生菌等各种营养成分来吸引市场关注。这种营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营养成分的关注和需求,让产品选择有明确的参考依据,然而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宣传类似成分,成分营销也逐渐陷入困境。

MFGM虽然目前在婴配粉产品中的应用还不多,但行业竞争也开始从单纯的成分营销转向临床证据和功效验证,科学实证能够给产品功效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真实价值,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推动企业从成分营销向科学实证转型。

多项临床试验证实,摄入含MFGM的配方奶粉对婴幼儿的神经发育、免疫调节和肠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比如一项研究显示,摄入含MFGM配方奶粉的婴儿在认知发育评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也有所降低,这些临床研究成果为MFGM的功效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不过那些专业的科研术语、功能机制等普通消费者理解起来并不容易,企业需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为消费者能够感知的产品价值。比如通过制作宣传视频、发布科普文章、举办线下讲座等方式让消费者了解MFGM对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也可以结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痛点直接强调产品中MFGM的独特优势。

行业思考: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竞争逐渐深入,企业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营养成分,但消费者在多年的教育普及下也在从认成分转向认效果,消费需求开始倒逼行业逻辑转变,未来单纯靠“讲”很难打动市场,必须将真实的研究成果、专业的科研能力摆在消费者面前,体现出产品的真实价值才能获得认同。

EBH母婴时代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浙B2-20110190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