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在母婴店好像没以前重要了。”
“只靠奶粉的门店会越来越难。”
“卖奶粉越来越伤客了。”
今天一说到奶粉经营,占比高、毛利低、窜货乱价、低价内卷……不少门店都犯了难。但在刚落幕的第二届中国母婴童精耕者大会上,却给出了明确信号:“奶粉+营养品”是母婴店经营的牛鼻子,而且奶粉依然大有可为!
汇员帮数据也显示,近年来奶粉品类份额持续提升,2025上半年同比增长了1.3个百分点至58.1%,创下新高。同时,奶粉品类也是母婴店营收增长的重要动力,2025上半年增幅达到4.2%,门店营收结构对奶粉的依赖性进一步加深。
而抓住奶粉机会的核心,就在于调结构、抓准其结构性增长空间。具体可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看。
首先,是品类增长的机会。
婴童智库数据中心独家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奶粉细分品类综合热度占比中,牛奶粉、A2奶粉、HMO奶粉居于前三。而从综合热度趋势来看,全家奶粉、有机奶粉、特配粉等细分品类增长显著,分别达到87.4%、77.4%以及60.2%,此外HMO奶粉、A2奶粉、小分子奶粉也保持了较高增长趋势。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特配粉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市场表现,都展现出较大增长潜力,可谓当前红海市场中的蓝海产品。
一方面,特配粉相关政策日趋完善,官方审批提速,特配粉发展迎来“井喷”。截至目前,已过注特配粉达到266款,其中2025年新过注的就有48款。另一方面,消费者关注度高,特配粉市场需求持续扩大。据婴童智库数据中心,今年1-9月特配粉线上销售同比增长8.9%,高于牛奶粉、羊奶粉等品类的增速。而中国疾控中心和世卫组织多项数据也表明,我国特殊宝宝数量正不断增加,如过敏性疾病、早产、乳糖不耐受等婴幼儿群体持续扩大,特配粉甚至已成为部分宝宝的刚需品。
多方利好之下,特配粉赛道逐渐成为品牌争相布局的“香饽饽”。除雀巢、达能纽迪希亚等外资巨头,伊利、飞鹤、君乐宝、圣桐特医、宜品、贝因美等中大型乳企已齐聚特配粉赛道,不仅进行多元布局,还持续加码更高含金量产品。如圣桐特医旗下的特爱丙佳、特爱本佳,是国内企业首次攻克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技术壁垒、打破外资长期垄断的突破性产品,增强了国产特配粉的研发信心。
据统计,目前已过注特配粉中,乳企有18家,共计88款产品,其中适合婴幼儿群体的仅有54款,比如雀巢有8款,圣桐特医有6款,达能纽迪希亚有5款,君乐宝、贝因美各4款,伊利金领冠、飞鹤、宜品各3款,澳优2款等。
而具有较高含金量和稀缺性的水解奶粉,目前有且仅有16款相关产品可选,分别是达能纽迪希亚的纽康特氨基酸配方奶粉、纽太特深度水解奶粉、爱他美亲熠部分水解奶粉,伊利金领冠的托菲儿敏护部分水解奶粉,圣桐特医的特爱敏佳部分水解奶粉,宜品的宜品怡贝部分水解奶粉等。
其次,是品牌增长的机会。
婴配粉新国标实施已逾2年,市场较之前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市场集中度,2017年中国婴配粉CR10约为68%,而目前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且排名前10的品牌起起伏伏、卡位激烈。据婴童智库数据中心,2025年1-9月线上奶粉品牌集中度CR10已达82.8%。
品牌集中度背后,强者恒强愈加凸显。以奶粉智库小程序/网2025年1-9月奶粉品牌综合热度占比为例,CR10占比高达64.7%,如伊利金领冠、飞鹤、爱他美、君乐宝、海普诺凯1897、a2、美素佳儿、合生元、雀巢等名列前茅。这些品牌通常也是门店引流的“必需品”。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的高度集中并未完全吞噬品牌的结构性机会。2025年1-9月奶粉品牌综合热度CR11-CR30同比去年增长了2.4%,如蒙牛瑞哺恩、宜品、完达山、辉山等品牌均展现出较好的增长趋势。
此外,聚焦内外资竞争来看,疫情期间,外资品牌整体受到影响,经过近几年的战略调整和市场恢复,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渐反弹,如爱他美、菲仕兰、a2、雀巢等品牌,都有自己稳固的核心目标群,市场底盘相对坚挺。
当头部乳企都在通过科研投入、品牌定位、渠道调整,重塑自己的竞争内核和差异化优势,市场将进一步呈现“大吃小、强吞弱、强强碰撞”的竞争局面。
第三,是产品增长的机会。
聚焦产品的增长空间,从产品集中度来看,2025年1-9月奶粉系列综合热度CR10仅为25.9%,CR11-CR30为24.1%,CR30+则达到了50.0%。这说明奶粉品牌相对集中,但产品系列相对分散,市场仍有长尾结构性机会。在此背景下,中小品牌若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渠道若能把握好选品机会,仍有各自的生存空间。
此外,从产品版本看,婴童智库数据中心显示,2025年1-9月国产奶粉综合热度占比为56.1%,进口奶粉占比43.9%,国产奶粉凭借本土化服务、供应链优势及消费者信任度提升,仍保持热度主导地位。不过,进口奶粉中跨境购渠道的表现同样亮眼,婴童智库数据中心2025年1-9月数据显示,其综合热度同比增长65.2%,既反映出部分消费者对特定进口产品的偏好,也体现出跨境电商平台在品类丰富度、价格透明度上的优势,成为进口奶粉市场的重要增长引擎。
进一步结合线上销售数据来看,2025年1-9月,综合电商平台线上奶粉销售中,进口奶粉占比达到68.2%,其中跨境购奶粉在进口销量中的占比更是高达77.8%,这一数据与跨境购热度增长形成呼应,印证了线上渠道已成为进口奶粉,尤其是跨境购奶粉的核心销售场景,新生代父母更倾向于通过正规电商平台选购海外奶粉,既保障品质,又能便捷获取全球品类。
综上而言,未来,奶粉依然有深挖空间和增长机会,但奶粉市场的增长将从粗放扩张转向价值竞争。对品牌而言,可以聚焦细分赛道、强化科研壁垒;对门店而言,需升级选品逻辑、打造专业服务能力。多方携手,共建奶粉良性生态,才能让奶粉这一母婴店第一大品类,真正成为行业持续增长的压舱石与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