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发经济火热的同时,针对老年人的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痼疾迎来强力整治。5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重要举措,部署在全国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打击药品、保健品市场“坑老”“骗老”行为,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保健品是怎么围猎老人的?
现在的老年人,可以说是最舍得为“健康”买单的人,哪怕是平日里节省的老年人,遇到心仪的“保健品”,都是大手笔消费,有的甚至举债购买。
这也让一些不法商家经常打着“高科技”“祖传秘方”等旗号,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焦虑做文章。市场上常见的欺诈手法就包括了虚构专家身份、夸大产品功效、组织免费体检、组织旅游会销等,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洗脑”流程。
那具体都有哪些围猎老年人的手段呢?
赠送礼品,诱导入局
不法商家通常以免费赠送大米、鸡蛋、面粉等日用品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与活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礼品,实则是商家获取老年人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的“敲门砖”。一旦老年人被这些小恩小惠吸引,便容易陷入商家的营销圈套。
假借公益,掩盖商业目的
一些商家打着“公益讲座”的幌子,邀请老年人参加所谓的“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在讲座中,他们夸大其词,宣传保健品的神奇功效,甚至冒充医疗专家,骗取老年人的信任。老年人在这种氛围下,很容易产生购买欲望。
免费体检,套取信息
部分商家会组织免费体检活动,通过简单的检测手段,获取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疾病信息。这些信息随后被用于精准推销,商家会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推荐相应的保健品,声称能够“药到病除”。
假冒专家,夸大疗效
在保健品推销过程中,商家往往会聘请一些所谓的“医学专家”或“营养专家”进行讲座或咨询。这些“专家”往往缺乏真正的医学背景,却能够凭借花言巧语,将普通保健品描绘成能够治愈各种疾病的“神药”。
现身说法,制造抢购氛围
商家还会安排一些老年人作为“成功案例”上台分享经验,讲述服用保健品后的神奇效果。这些“现身说法”的老年人往往是被商家精心挑选的“托儿”,他们的“亲身经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激发其他老年人的购买欲望。
免费旅游,推销产品
一些商家会以“公司庆典”“回馈客户”为名,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在旅游过程中,商家会安排各种推销活动,将保健品作为“赠品”或“特价商品”推销给老年人。老年人在旅游中放松了警惕,更容易上当受骗。
超七成投诉与虚假宣传有关
据中国保健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营养保健品的市场中,老年人消费占了五成以上。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则显示,在2024年保健品投诉案件中,虚假宣传占超过七成,诱导消费占22%,涉及传销模式的资金类案件同比激增 150%。
国家批准的保健品本质是调理养护、预防保健、促进康复,绝非包治百病的神药。但当一些企业为了业绩把 “辅助调节” 说成 “彻底治愈”,把 “科学预防” 包装成 “医学奇迹”,就等于亲手在消费者心中埋下了怀疑的种子。
有的企业还公开分享 “话术技巧”:“老人耳根软,要讲子女不孝案例,要算疾病治疗的经济账,要营造错过就亏的紧迫感。” 这套被奉为圭臬的攻心术,本质上是对老年群体健康焦虑的精准捕猎。
当不良从业者把 “蓝帽子” 认证当作招摇撞骗的虎皮,把保健食品当作敛财的载体,整个行业正在为少数人的贪婪支付高昂的信誉成本。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正在迫使合规企业陷入 “不违规没市场,守底线没活路” 的生存困境。
而最近行业乱象更是被媒体数次报道:北京大爷在社区举着 “还我养老钱” 的横幅;上海阿姨对着过期保健品老泪纵横,从业者失去的不仅是客户,更是整个社会对健康管理的信任桥梁。此刻的行业,的确需要一场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
图片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图片
灰色营销模式注定难以为继
正因如此,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明确了多项重点任务。
比如,重点查处假借专家义诊、健康咨询等名义,借助各类论坛、康养旅游、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场景和形式,夸大普通商品或者服务的功效,夸大药品功效疗效,向老年人推销、售卖伪高科技产品、养生理疗产品、保健品、养老服务等行为。
加强涉及老年人的药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严格落实广告审查制度,依法惩处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药品、保健食品广告的行为。
严禁保健食品宣称疾病治疗功效,防止保健食品“神药”化。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查处食品、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外包装中含有虚假内容,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非法添加,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严厉查处保健产品外包装上标识标注含有虚假内容的行为,严厉查处以各类养生、医疗名义为噱头,销售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药品、保健品或者服务的行为。
可以看到,在政策倒逼之下,行业必将经历深刻变革,过往的灰色营销模式注定难以为继……
应是企业深耕的蓝海
老年健康市场的未来,藏在信任重建的细节里。当企业愿意花30分钟给老人讲清产品成分,愿意主动公示检测报告接受监督,愿意建立无理由退换货机制……这些看似增加成本的举动,其实是在积累行业的信用资产。
站在 2025 年的行业路口,老年健康产业,究竟在追求什么?是短期的业绩爆发,还是长期的价值传承?是把老人当作待开发的 “银发经济” 客群,还是需要守护的长辈亲人?要知道,在老龄化加速的今天,3亿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本应是企业深耕的蓝海,而非收割的韭菜地。
“最严监管”态势势必将延续并深化。随着专项整治行动的推进和相关配套政策的不断落地,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在拥抱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一场更深层次、更彻底的洗牌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