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婴童网
招商
品牌
商机
展会
产品
企业
资讯
专题
视频
店铺
开店
经销商
婴童网首页 > 母婴资讯 > 市场新闻 > 正文
母婴店卖两罐跨境奶粉=五万罚金?这个坑千万别踩!
行业编辑:林夕
2025年10月31日 11:39来源于:中婴传媒
分享:

两罐奶粉,五次奔波,险被罚五万,一场教训。

中婴传媒了解到,在今年9月,一位母婴店老板经历了一场投诉风波。两名顾客在他的门店购买了价值600多元的跨境特配奶粉后,随即通过线上平台投诉,要求十倍赔偿。

“我必须客观承认,我们违规在先。”这位老板坦言,跨境奶粉本不应该在线下销售,这一违规行为让他陷入了被动局面。

事件经过:从强硬对峙到无奈赔偿

这位老板初次与投诉方沟通时,试图以强硬态度应对,不料对方比他更为强势,坚决要求索赔,第一次沟通不欢而散。

十天后,事态升级。投诉方进行二次投诉,但这次他们放弃了索赔,直接要求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处理。

查阅相关法规后,让人惊出一身冷汗:违规销售,最低罚款5万元,最高可达20万元。

“前前后后我去了五次相关部门,一家母婴店一年才能挣多少钱,要是真罚了5万,属实承担不起!”这位老板回忆道,“最后通过同事装可怜博取同情,给对方支付了2000元才了结此事。”

这笔经济账令人心痛:600多元的奶粉利润微薄,赔偿2000元已属亏损,而五次奔波、整理材料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这些隐形成本远超2000元。

恶意投诉已成产业链

令这位老板震惊的是,这类事件并非个案。据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透露,在区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每周都会接到多起类似投诉案件,尤其是针对母婴店的。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套恶意投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操作模式。

就在不久前,该老板的一个合作门店也遭遇了类似陷阱。这次对方更加狡猾:8月份先以购买奶粉名义接触,后陆陆续续买过其他产品,将自己完全伪装了一位普通宝妈,结果10月份又借口购买进口营养品,买了六七百元产品后立即投诉。

这些“职业打假人”装备专业,进门之前就已开启隐蔽摄像头,从看到店招牌开始,再到整个销售过程,全程录音录像。

他们的投诉内容也极为专业,一次性引用食品安全法、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

合法投诉与恶意敲诈的模糊边界

这位老板也曾尝试反击。他发现同一投诉人在几小时内光顾了四五家母婴店,便联合其他受害店家向派出所报案。

然而结果令人失望:只要索赔金额在食品价格的10倍以内,就很难被认定为恶意诈骗。

“法律规定,同一号码投诉超过200次才可能构成恶意诈骗,”该老板无奈表示,“哪个人会用200次?人家完全可以换个号码继续操作。”

合规经营是唯一出路

经历此次事件后,这位老板清除了店内所有有风险的产品。“这些职业投诉人就像饿狼一样,盯着每一块可能的肥肉。”他形象地比喻,“我们不能主动把肉送到人家嘴里。”

这也正是中婴传媒想说的,在当下市场环境下,这些‘职业打假人’无孔不入,各位老板唯有合法合规经营,规避潜在风险,才能避免无谓的损失。

美好景像、中婴传媒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浙B2-20110190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