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童传媒记者 海潮
从2023年10月政策破冰至今,HMO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这个曾经陌生的专业术语,如今已成为继OPO、乳铁蛋白之后,婴配粉产品创新的前沿阵地。中童传媒的记者团队全面梳理了超过100款声明含有HMO成分的婴配粉产品。让我们透过在这场围绕HMO展开的产品竞赛,抽丝剥茧,发现奶粉行业在技术路线、市场策略、消费者教育等多个维度的深刻变革。
01
一场蓄势已久的产品升级潮
作为母乳中仅次于脂肪和乳糖的第三大固体成分,同时也是母乳中的第一大活性营养成分,HMO早已受到国内外母乳营养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这个复杂的营养素家族在母乳中已被鉴定出超过200种不同结构,其在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认知发育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使其成为最接近母乳的关键拼图。
2023年10月7日,国家卫健委正式批准2'-岩藻糖基乳糖(2'-FL)和乳糖-N-新四糖(LNnT)作为营养强化剂添加至婴幼儿配方食品。相比欧美市场早已开始的HMO在婴配粉领域的应用,中国市场虽然晚了数年,但后发优势明显——更成熟的生产技术、更完善的临床数据、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都为HMO在中国的快速普及创造了条件。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据中童传媒不完全统计,2023年10月政策发布前,飞鹤、雀巢、惠氏、佳贝艾特、美赞臣、雅培等多家企业就已经通过跨境版、港版产品布局HMO市场,为正式获批后的快速铺开打下基础。而2023年10月,两种HMO成分获批的当天就有众多品牌跟进HMO儿童粉产品。
不到两年间,已有超过百款产品声明添加HMO。国产头部品牌全面发力,君乐宝、飞鹤、伊利、蒙牛、贝因美、光明等纷纷推出含有的相关HMO产品系列;国际巨头同样积极布局,惠氏、美赞臣、雀巢、达能、美素佳儿、a2、合生元、澳优等品牌相继入局;羊奶粉领域,佳贝艾特、蓝河、宜品等品牌表现活跃;此外,高培、圣元、花冠、百跃等实力品牌也纷纷跟进,形成了头部品牌、中坚品牌、黑马品牌全面参与的市场格局。这种爆发式增长,在婴配粉产业发展史上极为罕见。
02
追根溯源——HMO从何而来?
要理解当前市场上百花齐放的HMO产品,首先需要了解一个关键问题:奶粉中的HMO从何而来?
HMO(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母乳低聚糖)是人类母乳的独特成分。然而,由于HMO是人类母乳所特有的,无法从牛奶或羊奶中直接提取,这就给配方奶粉的HMO添加带来了技术挑战。
目前,市场上的HMO产品主要通过两种技术路径实现:
01
乳源HMO路径
这是目前国内新国标产品的主流选择,产品中的HMO成分主要源自乳原料或低聚半乳糖。这一路径强调HMO的“天然”属性,容易被消费者接受。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消费者在新国标产品的配料表中找不到HMO成分的原因——因为这些HMO来源于乳原料本身,而非额外添加。
02
以营养强化剂形式额外添加
这是跨境产品普遍采用的方式。上游原料供应商大多通过微生物发酵等技术,精准生产出与母乳中结构完全一致的HMO成分,如2'-FL、LNnT等。这些通过生物技术生产的HMO作为独立的营养强化剂添加到奶粉中。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精准控制HMO的种类和含量,确保每罐奶粉中HMO的稳定性。目前,全球主要的HMO供应商有帝斯曼-芬美意、科汉森等。
03
八种主流HMO的功能解析
虽然母乳中已被鉴定的HMO超过200种,但目前在婴配粉中应用的主要集中在8种经常被提及的HMO种类:2'-FL、LNnT、6'-SL、3'-SL、6'-GL、4'-GL、3'-GL、3-FL。
另外,在HMO的应用探索中,羊奶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羊奶中天然含有诸多“类HMO”成分,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HMO,但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诸多羊奶粉品牌会宣传产品中含有天然类HMO成分或10倍类HMO。
03
百款产品的HMO应用图谱
经过近两年的市场发展,HMO产品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应用格局。通过对超过100款产品的梳理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在明确标注HMO种类数的产品中,呈现出明显的数量分布特征:
目前在新国标婴配粉中,仅有蓝河宣称其全线产品添加了8种HMO,这在行业内独树一帜;约30%的产品选择添加5-6种HMO。飞鹤、君乐宝等品牌将6种HMO作为产品配置;伊利、合生元、惠氏等则主要采用5种HMO的组合。
约20%的产品添加3-4种HMO,这些品牌通常会选择功能互补的HMO组合,如同时添加与认知发育相关的6'-SL、3'-SL,以及与免疫保护相关的2'-FL。
1-2种HMO:约5%的产品选择添加1-2种HMO,多为特定种类的HMO用于强化突出配方中某一方面的表现。
另外,目前仍有约45%的产品虽然宣传含有HMO,但并未明确公布具体的种类和数量。
这种多样化的HMO添加策略,一方面反映了市场的充分竞争和创新活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不同品牌对HMO价值理解的差异。
04
HMO
抢滩母婴营养研究前沿高地
在婴配粉行业的产品竞争背后,一场更为激烈的科研实力角逐正在上演。HMO已经成为各大品牌展示母乳研究实力、抢占母乳营养研究制高点的关键领域。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关乎中国婴幼儿营养未来的战略布局。
从全球视角看,HMO研究正处于从基础研究向产业应用快速转化的关键期。谁能在这个窗口期建立起完整的研究体系、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专利壁垒,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中国乳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研军备赛。
01
从数据库到生态系统
科研竞赛的新高度
飞鹤发布的国内首个应用型母乳低聚糖全谱系结构数据库,标志着HMO竞争进入了新阶段。这不再是简单的产品添加,而是上升到了数据库和技术平台的高度竞争。
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牵头单位,飞鹤展现出的不仅是单一企业的研发实力,更是整合全国顶尖科研资源的能力。2000余对母子队列、超5800份母乳样本的庞大数据,配合类器官模型和母乳智算引擎等前沿技术,飞鹤正在构建一个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生态链。
伊利选择了构建“HMOs+”生态体系的战略。凭借28项HMO专利和1000多万个母乳成分数据,伊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南昌大学合作首次完整揭示了2'-FL通过微生物-肠-脑轴驱动认知功能提升的机制。这一发现将HMO研究从“知其然”推进到“知其所以然”的新阶段,为精准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02
产学研协同
中国特色的创新路径
在这场科研竞赛中,中国企业展现出了独特的产学研协同优势。君乐宝与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的深度合作,不仅在HMO生产工艺上取得突破,更在2024年于国际期刊《Microorganisms》发表重要论文,揭示了HMO与益生菌的协同作用机制。这种“HMO+益生菌”的创新思路,开辟了配方设计的新方向。
蒙牛则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其旗下虹摹生物自主研发的LNnT成功获批,同时将2'-FL的应用范围扩展至婴幼儿辅食领域。通过实现“端到端全产业链技术”,蒙牛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具有产业安全的战略意义。
03
国际巨头的深厚底蕴
国际品牌凭借深厚的研究积累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惠氏37年的HMO研究历程、370多件专利、38项临床研究(占全球70%),这些数字背后是长期持续投入的结果。特别是其母公司雀巢主导的“LIFE生命之源”项目,覆盖20个国家的大规模研究,为HMO的全球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健合集团则在精准营养方向上进行探索。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的合作研究,揭示了不同婴儿肠型对HMO代谢的差异性,这为个性化营养配方的开发开辟了新思路,代表着HMO应用从“千人一方”向“因人而异”的发展趋势。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HMO科研竞赛仍在继续。随着更多HMO种类的获批、更深入的机制研究、更广泛的应用探索,这场竞赛将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谁能在科研深度、创新广度、转化速度上建立综合优势,谁就能在母乳营养这个永恒的主题上,为中国宝宝提供更好的营养解决方案。
05
HMO开启婴配粉产业新纪元
站在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回望,HMO在中国市场不到两年的发展历程,堪称婴配粉产业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从数量上看,超过100款产品、数十个品牌的全面参与,展现了市场对HMO价值的高度认同;在HMO科研方面,从跟随国际到自主创新,从单一研究到生态构建,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母乳营养研究领域的历史性跨越。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HMO的快速发展折射出中国婴配粉产业的整体升级。这不仅是产品配方的升级,更是研发理念、技术路径、产业生态的全方位升级。当飞鹤构建起应用型数据库、伊利揭示作用机制、君乐宝探索协同应用、蒙牛实现技术自主,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乳企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型,从“跟随”向“自主”的跨越。
展望未来,随着更多HMO种类的获批、生产成本的下降、应用场景的拓展,HMO有望从高端配置走向普惠应用,让更多中国宝宝受益。而对于产业而言,HMO带来的不仅是一个新的增长点,更是推动整个行业向“精准营养”、“个性化营养”升级的重要契机。
在这场关乎中国宝宝营养未来的竞赛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在书写历史。无论是率先布局的先行者,还是后发制人的追赶者;无论是技术创新的探索者,还是市场教育的推动者,都在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婴幼儿营养体系贡献力量。
HMO的科研与应用还在继续。当科学与市场相遇,当创新与责任同行,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婴配粉产业将在HMO这个新赛道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全球婴幼儿营养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