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场因 “疏忽” 引发的育儿危机
近日贵州宝妈卢女士的经历,让无数家长揪紧了心。她刚满月的孩子,被奶奶误将桶装白酒当成纯净水冲了奶粉,连酒带奶一共喂了 120ml。
更让人着急的是,宝宝中午就出现了异常反应,奶奶却没第一时间告知卢女士,直到下午 4 点才打电话。
视频来源:@都市报道
等卢女士赶回家,看到宝宝全身泛红、精神萎靡的样子,当场崩溃,立刻送医急救。万幸的是,经过及时治疗,宝宝情况逐渐好转。
如今孩子已经 9 个月大,但医生提醒,后续还需要多次大检查,密切关注酒精对孩子身体的潜在影响。
这样的案例并非偶然,很多儿童安全事故都源于家长的一时疏忽。
在育儿路上,再小的疏忽都可能给孩子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
02
酒精对宝宝的危害:远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不少人觉得 “就一点酒精,没事”,但对婴幼儿来说,身体器官还没发育成熟,代谢酒精的能力远不如成人,哪怕是少量酒精,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婴幼儿的大脑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酒精会直接伤害神经细胞,可能导致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脑损伤。
肝脏作为代谢酒精的主要器官,婴幼儿的肝功能还不完善,酒精无法及时排出,会加重肝脏负担,可能引发肝功能损伤、肝炎等问题。
除此之外,酒精还会刺激心血管系统,导致宝宝心率加快、血压波动,严重时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对娇嫩的胃肠道黏膜也会造成刺激,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还会影响营养吸收,导致营养不良;
部分宝宝对酒精过敏,接触后可能出现皮肤泛红、瘙痒,甚至过敏性休克。
03
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做好这 5 点很关键
要防止这样的悲剧,家长和看护者得从细节入手,做好家庭安全防范:
1、规范物品存放:酒精、药品、清洁剂等危险物品,要和食品、饮用水分开放,且放在孩子够不到的高处,最好用带锁的柜子。别用矿泉水瓶、牛奶桶这类食品容器装危险物品,避免拿错误用。
2、明确看护责任:照顾宝宝时,要清楚谁是主要看护者,别出现 多人管却没人负责的情况。换看护者时,一定要交接好宝宝的身体状况、饮食禁忌等关键信息。
3、加强安全意识:家里帮忙带娃的老人或其他看护者,要多了解育儿安全知识,知道常见的安全隐患和应对方法。可以看科普视频、读育儿书、参加社区讲座,提高安全意识。
4、养成二次确认习惯:给宝宝喂食、喂水、用药前,多核对一遍。比如冲奶粉时,先确认是不是纯净水;喂药时,再看看药名、剂量对不对,避免误服。
5、掌握应急方法:提前学一些儿童意外的应急处理,比如酒精中毒、误服药物、烫伤该怎么做。一旦出事,先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再赶紧送医,别耽误治疗。
04
宝宝日常注意事项:这些细节千万不能忽视
除了防范酒精误用,宝宝日常护理中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才能保障健康安全:
1、饮食安全:
⚡冲奶粉要按包装说明控制水温(一般 40-50℃)和剂量,别用太烫的水烫伤宝宝口腔,也别冲太浓导致消化不良。
⚡加辅食要遵循 “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 的原则,每次只加一种新食物,观察 3-5 天,确定没过敏再换下一种。
⚡别给宝宝吃蜂蜜、果冻、坚果,这些容易引发窒息或过敏,3 岁以下宝宝尤其要注意。
2、用药安全:
⚡宝宝生病要遵医嘱用药,别自己给宝宝吃成人药,也别随便增减药量。
⚡药品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标注好药名、用法用量和有效期,避免误服过期药。
3、环境安全:
⚡宝宝房间要多通风,温度保持在 22-25℃,湿度 50%-60%。
⚡婴儿床里别放毛绒玩具、枕头、被子,防止宝宝窒息。
⚡家里电源插座装防护盖,家具尖角加防撞条,避免宝宝触电或撞伤。
05
育儿安全,是责任更是底线
每次看到白酒冲奶粉这样的案例,我都又心痛又惋惜。很多家长和看护者,要么凭着老经验带娃,要么一时疏忽,没注意到潜在的安全隐患,最后酿成悲剧。
育儿从不是凭感觉就能做好的事,它需要科学的知识、严谨的态度,更需要满满的责任心。婴幼儿没有自我保护能力,他们的安全全靠家长和看护者。
不能因为以前都这么养就放松警惕,也不能觉得 偶尔一次没事就心存侥幸。要知道,安全没有试错 的机会,一次小疏忽,可能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育儿安全也需要社会一起努力。社区可以多办些育儿安全讲座,医院在新生儿出院时多给些安全护理指南,媒体也可以通过各种平台传播科学的育儿知识,让每个家长和看护者都能掌握安全防护的方法。
最后想对所有家长说:育儿路很长,也很辛苦,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到,把每个隐患都消除掉,用细心和责任心给孩子筑起一道安全防线,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来源:@都市报道 。
声明:以上图文,意在交流学习,普及知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