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婴童网
招商
品牌
商机
展会
产品
企业
资讯
专题
视频
店铺
开店
经销商
婴童网首页 > 母婴资讯 > 市场新闻 > 正文
黄金1000天,婴幼儿体重管理奠定一生健康
行业编辑:林夕
2025年09月29日 17:54来源于: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分享:

看着宝宝肉乎乎的小脸蛋、莲藕般的小胳膊小腿儿,很多家长会觉得十分可爱、特别有成就感。“白白胖胖”似乎成了衡量宝宝养得好不好的金标准。但在专家眼里,这种“婴儿肥”的潜在危害绝不容忽视——最新数据显示,婴儿期肥胖会使儿童期肥胖风险增加2倍,成年肥胖风险提升23%。生命早期1000天的异常体重增长,极有可能进入成年后罹患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且贯穿一生。

黑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治和体重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主任刘莉提醒年轻的父母们,千万别对“白白胖胖”的偏爱,变成孩子未来健康的隐形负担,关注生命早期体重管理,才是给宝宝长远的守护。

黄金1000天,婴幼儿体重管理奠定一生健康

评估有标尺:曲线导航

刘莉指出,体重管理的第一步是准确判断宝宝的生长状态。许多家长仅仅依据身高、体重情况来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有问题,这种认知是片面的,存在误区。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生长曲线是国际公认的“健康标尺”,这个标尺并非单一的体重数值,而是结合身高、头围等多项指标,动态反映宝宝的生长趋势。刘莉建议家长在妇幼保健医生的指导下,定期记录宝宝的体重数据,并绘制生长曲线,若数值始终保持在3%—97%百分位之间,且沿自身百分位线平稳增长,通常说明体重增长正常。

刘莉提醒,单次体重测量结果意义有限,要连续监测保证效果。若短期内体重增长过快,如一个月内跨越2条以上百分位线,提示有可能喂养过度;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需要排查是否有喂养不足、消化吸收障碍等隐患。此外,早产儿或双胞胎应使用专属曲线评估,矫正月龄后逐步过渡到世卫组织标准。建议每3个月由儿科医生结合神经发育、营养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避免仅凭“肉眼观察”或与其他宝宝单纯“对比”而引发主观误判。

喂养是关键:精准把控

母乳喂养是预防早期肥胖的“天然屏障”,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体重管理的“黄金起点”。刘莉介绍,根据母乳喂养与儿童肥胖关系的多个相关研究分析结果,母乳喂养可使儿童肥胖风险降低27%,这是因为母乳中乳清蛋白、乳糖、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比例适宜,能满足宝宝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且易于消化吸收,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增重。重要的是,母乳富含瘦素等调节食欲和脂肪代谢的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低聚糖和益生菌,帮助宝宝代谢平衡。

刘莉指出,若因特殊原因选择配方奶喂养时,必须遵循标准化流程。有些家长担心宝宝吃奶粉吃不饱、吃不好,擅自增大浓度,这会摄入额外的热量,把宝宝喂成“小胖子”,成人后更容易超重或肥胖,这就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比例予以冲泡。同时要根据需求逐渐增加奶量,注意观察宝宝吃饱的信号,不强迫喂完。推荐使用慢流量奶嘴,减缓吸吮速度,杜绝“狼吞虎咽”式进食。

在喂养时,还要遵循“按需喂养”原则,即宝宝饿了就喂,吃饱了就停,无须严格限制时间和喂奶量,但要确保宝宝有效吸吮、吞咽声清晰、尿量充足、精神状态好。刘莉解释,当宝宝主动松开乳头、表情满足即为吃饱信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哺乳作为唯一的安抚手段,在宝宝哭闹时不可强行喂奶,以免误将情绪宣泄当作饥饿信号,过度喂养。

刘莉认为,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4—6个月后单纯母乳喂养已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特别是满6月龄后,需把握“顺序与搭配”适时添加辅食,即遵循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由单一到多种的原则。由于母乳中铁含量仅能满足婴儿需求的5%,为有效防范缺铁性贫血,可优先引入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如高铁米粉,以及菠菜、南瓜等泥状蔬菜。待7—8月龄时,给予肉末、蛋黄,10月龄后尝试块状食物,以此逐渐增多食物种类和质地,培养宝宝对天然食物风味的喜好。

刘莉建议,年轻的家长们应着力避开“三高一低”辅食陷阱。给宝宝添加的辅食中要严格限制高糖(果汁、甜点)、高盐(腌制食品、成人饭菜)、高脂(油炸食品)及低营养密度食物(如含糖饮料、膨化食品)。每日辅食热量占比从10%逐步增至30%,不可过早添加粥、面条等精制碳水,以免体重快速增长。同时尽量提供天然、清淡的食物,让宝宝从小养成健康饮食的口味,远离成年后嗜好高糖、高盐、高脂食物的陋习。

代谢需平衡:动静结合

刘莉强调,健康的代谢适宜“动”“静”结合。运动是调节婴幼儿代谢、控制体重的重要方式。宝宝清醒时要多进行“肚肚时间”——即从出生后几天开始,在大人看护下让宝宝采取俯卧姿势,逐步延长至每天1小时以上(可分多次进行),目的是锻炼颈背肌肉,促进大运动发展。同时鼓励自由舞动四肢,不要长时间限制在婴儿车或安全座椅中。1岁以后要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和户外运动,鼓励多样化玩耍,如爬行、扶走、跑跳、踢球、玩滑梯等。

睡眠对宝宝代谢调节同样关键。刘莉提醒,婴儿睡眠不足会干扰体内激素分泌,致使饥饿素水平升高、瘦素水平“滑坡”,使宝宝更容易感到饥饿,由此过量进食,打下肥胖的“底子”。因此,家长要帮助宝宝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建议0—6月龄每日睡眠14—17小时,7—12月龄12—16小时,1—3岁11—14小时。要为宝宝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过度兴奋,保证睡眠质量。夜间喂奶避开强光,6月龄后逐步断夜奶,通过规律作息维持代谢稳定。

干预贯全程:科学追赶

研究表明,孕妇早期身体质量指数(计算方法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每增至5个单位,孩子出生时身体质量指数将增加0.11个单位,8—10岁时增加0.74个单位。这就说明,孕前优化体重可减轻代际肥胖的概率。刘莉建议,女性孕前应将身体质量指数控制在18.5到23.9之间,超重或肥胖者可适当减重后再怀孕,孕期应合理增重,杜绝高糖、高脂饮食,不给妊娠糖尿病可乘之机,减少巨大儿出生的可能。

刘莉友情提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需采取“精准追赶”策略。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可在医生指导下添加母乳强化剂,配方奶喂养者选择早产儿专用配方,优先保障蛋白质、关键营养素(如铁、钙、维生素D)的充分摄取。但不能盲目追求“快速追赶”,目标是至1岁时体重达到同龄儿25%—50%百分位即可,过度追赶则适得其反,为远期代谢疾病埋下致病的“种子”。(樊睿思 衣晓峰)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浙B2-20110190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