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中童传媒记者 原野
翻开任何一款婴幼儿奶粉的介绍,易消化、好吸收的描述总不会缺席。纵观当前婴配粉市场,“消化吸收力”早已成为各大奶粉品牌在配方宣称中不约而同的主打卖点之一。从主打“贴近母乳吸收效率”的功能宣称,到强调“科学配比助力消化”的营养背书,品牌商围绕“消化吸收”展开了持续激烈的配方创新竞赛。
在这场角逐中,OPO结构脂当仁不让地成为“明星主角”。
据中童研究院数据初步统计,在已通过新国标注册的超400款婴幼儿奶粉系列中,超过60%的产品添加了OPO结构脂。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从国际大牌到本土品牌,高端产品到平价系列,OPO结构脂已成为当前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标配”成分。
01
从OPO到OPO+
但当“标配”成为常态,竞争逻辑必然会再次转向差异化。
面对这一局面,各大品牌纷纷围绕OPO开启新一轮精准营养竞赛,从原料溯源到生产工艺革新,分子结构优化到功能价值拓展,品牌们正通过多维度的技术创新推进OPO的差异化升级。因此,近年来,市场上涌现出乳源OPO、有机OPO、新一代OPO、专利OPO等多种OPO+品类,每个品牌都试图通过独特的OPO解决方案,在“消化吸收”这一细分赛道中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以更贴近母乳的产品定位抢占市场先机。
01
乳源OPO
乳源OPO,也称天然OPO,是直接从牛乳或羊乳的天然乳脂中,通过物理分离等温和工艺萃取出的sn-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结构脂),与以植物油为基底、通过酶法工艺人工重构的普通OPO不同,它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乳脂中天然的活性营养成分(如乳磷脂、神经节苷脂等),来源更加天然纯粹,在消化友好性与天然营养间实现平衡,精准契合当下消费者对原生营养的追求。
添加乳源OPO的主要品牌有金领冠悠滋小羊舒享、光明优幼、海普诺凯1897恬致、贝因美爱加御弘、合生元派星等。(此处未将有机OPO列入乳源OPO,严格意义上讲有机OPO也属于乳源OPO的范畴,但为实现品类的差异化呈现,此处将二者分开梳理)
02
有机OPO
有机OPO是从有机认证奶源(如有机牛奶、有机羊奶)中提取,并通过酶法工艺转化而来的结构脂,其化学结构与母乳中的OPO(棕榈酸位于sn-2位)高度相似。与普通乳源OPO相比,有机OPO的核心区别在于奶源来自有机饲养体系,本质上属于乳源OPO的高端细分品种,因此成为奶粉品牌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塑造高端品牌的重要抓手之一。
目前添加有机OPO的主流品牌系列有飞鹤臻稚卓蓓、君乐宝优萃、伊利金领冠塞纳牧、蒙牛瑞哺恩菁至、完达山菁美稚淳、皇家美素佳儿莼悦、惠氏启赋蕴萃有机等。
03
新一代OPO
何为新一代OPO,要先从基础成分OPO(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说起。
OPO是一种特殊的三酰基甘油酯,其最核心的特征是棕榈酸(人体重要的饱和脂肪酸,对骨骼发育、能量供应至关重要)精准位于甘油分子的Sn-2位(中间位置),另外两个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位于两端Sn-1和Sn-3位。而在母乳中,大约70%的棕榈酸酯是以sn-2酯化形式存在的,这种天然的“sn-2棕榈酸富集”特性,使得母乳脂肪在宝宝肠道消化时,棕榈酸能够直接被吸收利用,而不会与钙、镁等矿物质结合形成不溶性钙皂,减少营养流失,降低婴幼儿便秘风险。
因此,为确保添加到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OPO具备实际营养功效价值,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其核心指标作出了明确规定。GB 3060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中规定,OPO中Sn-2位棕榈酸与所有棕榈酸总含量的比值(即sn-2棕榈酸占比)必须≥52%。
基于国标标准,许多奶粉品牌通过酶解工艺创新、复合脂质配方设计等技术路径,不断提升OPO中Sn-2位棕榈酸在总量中的实际占比,推出新一代OPO、二代OPO、三代OPO等迭代品种,逐步贴近母乳脂肪结构。
目前,市面上添加新一代OPO的有很多品牌,例如伊利金领冠珍护、飞鹤星飞帆卓睿、君乐宝澳瑞佳、蓝河羊奶粉、蒙牛瑞哺恩恩至、雅泰朵恩、光明牧场、美赞臣纯冠贝悦、辉山玛瑞、爱羽乐、多加多考拉芈奇等。
04
专利OPO
顾名思义,专利OPO是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如独特酶解工艺、原料配比或生产流程)获得的、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OPO相关专利技术,所生产的功能性结构脂。该类型OPO是通过国家法律(专利权)的权威背书,形成品牌的技术壁垒。
因此,许多奶粉品牌通过申请专利OPO打造差异化卖点。例如飞鹤星飞帆卓舒、伊利金领冠、君乐宝至臻、佳贝艾特悦白、蓝河春天羊、合生元派星、光明优幼、完达山菁稚非凡、御宝至护优、贝因美致越、辉山玛瑞、贝特佳等品牌的产品系列,均已将专利OPO 纳入产品配方中。
05
复合型OPO
在配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添加基础型OPO已难以支撑品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越来越多奶粉品牌以复合创新方式,衍生出专利有机OPO、新一代专利OPO、新一代专利有机OPO等细分OPO+品类,以满足消费者对高端化、精准化营养的多元化需求。例如,飞鹤臻稚卓蓓、君乐宝优萃添加了有机专利OPO,辉山玛瑞、三元爱力优至臻、百跃益贝比等添加有新一代专利OPO,以技术迭代推动产品价值升级。
目前,各类OPO通常以干法或湿法工艺添加到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湿法是将棕榈油与酶通过酯交换反应生成富含OPO的植物乳脂油,再将该植物油混合加入配方奶粉中;干法则将乳糖等原料与富含OPO的植物乳脂油预混,经均质乳化、喷雾干燥制成含OPO的粉末状营养补充剂,最后添加到配方奶粉中。
02
从OPO到OPL
OPO之所以能发展出如此多样的细分类型并实现技术成熟化,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早期前瞻性准入与长期规范发展。
在2008年5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第13号公告,正式批准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结构脂)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允许添加到婴儿配方奶粉中,为OPO在国内婴配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铺平了道路。历经10多年政策探索与标准优化,我国已针对OPO建立了涵盖安全性评估、功能验证及添加规范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形成当前较为完善的OPO政策监管框架。
图片资料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整编
从政策周期上,不难看出,OPO相关的政策与技术创新似乎进入了平台期,没有新的突破性政策出台。但行业对母乳的科学研究从未停止,研究显示,母乳中的棕榈酸主要分布于甘油三酯的sn-2位,其中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与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是母乳脂肪中含量最高的两种sn-2棕榈酸酯。但近年行业对sn-2棕榈酸酯营养功效的研究多聚焦于OPO,OPL的作用尚未得到广泛认可。
国内外研究表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母乳脂肪甘油三酯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我国母乳脂肪中OPL含量高于OPO,与西方国家母乳中OPO占主导的组成模式明显不同。一项全国性研究显示,中国母乳OPL/OPO的平均比值约为1.5:1,而欧洲国家(如意大利、芬兰、西班牙)的OPL/OPO比值均处于0.2~0.9的较低范围。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显著的膳食结构差异。中国妈妈的传统饮食中,大豆油、葵花籽油等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是主要膳食油脂来源;而欧美妈妈们的饮食则长期摄入更多富含油酸的食物,如橄榄油和各种奶酪制品。
由于OPL(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尚未获得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原料的国家审批,当前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主要添加的是已获批的OPO(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结构脂。未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政策法规的完善,合理调整配方奶粉中OPO与OPL的比例,使其更贴近中国母乳脂肪组成特征,推动OPL在你配方奶粉中的研究和应用,为中国宝宝的早期健康发育提供更贴合母乳的营养支持。
那么,OPL能否成为继OPO之后,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的下一个明星成分?是否会像OPO一样,引发新一轮的配方升级竞赛?这些问题,中童认为,在第三次注册周期前后,市场终将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