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多家媒体报道:山姆加速“北上”,截至7月中国门店约56家,2025年计划再开约9家,明显冲刺北方市场中产客群。
8月6日,北京再增一店;今年已官宣开业嘉兴、合肥、武汉江岸三店,年内还将落地深圳宝安、北京昌平、上海金桥、广州荔湾等核心商圈。
一财评论近期盘点:2025年山姆中国换帅并继续扩张;此前山姆在华付费会员数、会费收入、营业额持续走高(报道称2024年营收破千亿)。
这些信号指向同一件事:会员力,正成为中国零售的新护城河。山姆把“付费会员—精选SKU—全渠道履约—规模供应链”串成闭环,并用持续开店+城市渗透去放大效应。这对母婴行业的启发,远不止卖大件、做大仓。
会员变现:先收会费,反向推动价值交付(稀缺商品、差异价格、优先服务)。部分媒体称山姆在华会员体量与会费收入仍在高增,成为稳定“第二收入源”。
极致选品:低SKU/高动销、“大单品”心智+高频刚需带动客流;自有/独家与“地位商品”构成差异。
供应链规模:背靠全球采购与标准化质量体系,确保价格力+稳定供给。
到家履约:门店即仓+前置云仓,形成APP、极速达、全城送的服务预期。
山姆卖的不是便宜,而是确定性——确定的品质、确定的价格带、确定的到货时间。这比单一折扣更能驱动长期续费。
图片
对母婴行业的直接启示
我们在华东、华南、华北部分城市走访母婴门店时,普遍听到三类痛点:会员续费无感、SKU臃肿长尾、即时履约弱。
山姆模型提供了三把扳手。
01
把会员从折扣制,升级为权益制
从价差到服务:把续费理由从便宜几块改为“专属服务+省心解决方案”(身高发育管理、过敏人群个性化喂养、产后康复计划、睡眠/口腔/过敏四大健康档案)。
权益设计:季度成长评估、到家免邮券、线下快检(身高/体脂/视力初筛)、问题包解决清单(腹泻/便秘/湿疹/换奶)。
结果导向KPI:会员贡献值、复购周期、健康档案建档率、问题解决满意度高于90%。
02
做小而准的选品减法
剥长尾:以动销贡献曲线砍末端SKU,保留高频+高毛利、高心智的大单品;围绕“刚需+问题解决”做货架重构(喂养、皮肤屏障、肠道、免疫、口腔、睡眠六大线)。
打造地位商品:联合上游做门店独家、区域独家与组合装,形成到这家店才买得到的理由。
陈列法则:按问题-解决包-证据(测量、评估、试用)动线陈列,减少消费者决策成本。
03
把即时履约当成主战场
仓店一体:门店后场做微仓,标记小时达商品清单,在美团、饿了么、抖音同款上线;私域社群同步到家菜单。
前置程序:早晚两次核心品补货巡检、保价保供看板(缺货预告、到货倒计时),把确定性展示给会员。
衡量标准:小时达履约率大于95%,核心SKU断供低于2%,私域复购贡献大于全店GMV的25%。
母婴能“学山姆”,但别学成大仓
客群差异:山姆以家庭囤货场景+高净值中产为主,母婴门店的强项是专业与信任。不要把量贩化当模板,而要把确定性服务当模板。
坪效模型:不追求巨型卖场,重点做高频刚需+高毛利解决包。同面积内提升问题解决效率,而非简单扩货。
价格战陷阱:山姆的价格力来自规模和自有品牌,母婴店更应通过组合装、方案价、会员权益价来形成不可比价的护城河。
90天落地路线图
第0-7天:诊断与定位
复盘会员账本(贡献值、续费、沉睡率),绘制动销贡献曲线,圈定Top 100核心SKU与20个问题解决包。
第8-30天:会员权益与货架重构
上线四大健康档案与到家菜单。门店动线改为问题-方案-证据。对接两款门店独家与两款组合装。
第31-60天:即时履约与私域
建微仓清单,上线三平台小时达。私域按问题包做周更内容(退烧48小时方案、秋冬皮肤屏障周)。
第61-90天:复盘与复制
看板化指标:续费率、贡献值、小时达履约率、断供率、私域复购贡献。将有效做法复制到同城第二店。
十个问题:
给门店负责人的对标检查表
1.会员权益里有没有非价格型强理由?
2.能否说出门店20个问题解决包的清单?
3.Top100 SKU的到家时效与断供率是多少?
4.是否有门店独家、区域独家与组合装?
5.每周是否有确定性公告(保价、到货、补货、服务名额)?
6.社群与门店是否形成一周一主题的联动程序?
7.是否有健康档案数据沉淀与复购召回机制?
8.是否有新会员首月三次触达(到店、到家、私域)?
9是否建立价格不可比化机制(方案价、组合价、权益价)?
10.是否有季度会员答辩(指标复盘+名单修复)?
山姆式成功,不是把货做大,而是把“确定性”做重。母婴门店真正的升级,不是更大的仓、更低的价,而是更稳的供给、更准的解决方案、更高的复购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