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都知道,现在出生率这数据,让婴配粉市场确实挺“难”的。我们最近把目光聚焦到儿童奶粉,发现它不仅承接了部分需求,还演变出了一些独特的增长逻辑和竞争态势。
我们集中看了看最近几款产品和品牌动作(以下数据均来自线上电商平台统计),总结下来,有这么几个趋势特别值得聊聊:
趋势一:市场正趋向集中
儿童奶粉不再是小打小闹的“补充品类”了。你会发现,一些大品牌正以压倒性的姿态涌入,并迅速占据高地。比如蒙牛的一米八八,直接借力体育IP,再结合线上线下全域销售渠道,市场声量和渗透率,进步神速。仅仅两个主力SKU,在过去一年就实现了超3.2亿元的销售额,这可不是小数目。还有像君乐宝的小小鲁班等,也是凭借着品牌优势,不断强化自己的市场地位。
趋势二:差异化玩法层出不穷,功能和定位是关键
但这条赛道,也远非只有大牌的天下。更精彩的在于,那些能找到独特切入点、玩转差异化的品牌,也能脱颖而出。
比如哈德爱因斯坦,打出“中国首创神经酸专利学生配方奶粉”,目标非常明确——3岁以上用脑需求显著儿童及青少年。这种专注于特定功能性成分的策略,加上“像爱因斯坦”一样聪明的品牌效应,让产品能被快速接受。8月份还在广东建了个年产能1.5万吨的奶粉工厂。
再说到纽荃星,重心在0-10岁那些营养不良或存在营养风险的儿童身上。我们检索电商平台,经常能在产品评论区看到“身高不达标医生推荐”这类留言,因为它带有“全营养配方”的标签,属于特医食品范畴。这完全是走专业细分路线,解决了特定的刚性需求。
澳优苏芙拉,配方主打“高钙+CBP+赖氨酸”,瞄准3-15岁“成长关键期”的学生。线上通过淘宝的“0元试喝”、“尝鲜装”等打法冲销量。产品细节也做得很好,比如独立袋装方便学生上学携带,A2奶源强调好吸收。这种多维度、组合拳式的差异化策略,非常值得借鉴。
还有宜品,7月一下子发布了6款儿童学生奶粉,全部都主打“娟姗”这种稀缺奶源,覆盖3-15岁学龄期多种场景需求。用奶源的稀有性来打造品牌护城河,也是一种很聪明的差异化。
趋势三:跳出儿童圈,拓展至“全家营养”场景
最后,还有一种特别巧妙的增长策略,就是直接把儿童奶粉的消费场景拓展到了“全家”。BTNature(贝特恩)就是个典型代表。它家的“蓝胖子”系列,主打澳洲进口、高钙高蛋白、无蔗糖添加,而且价格定位在中低端(1kg装日常89~109元,大促低至69.9元),主打“平价高质”。最关键的是,它直接喊出了“大罐全家适用”的口号。这样一来,不仅孩子能喝,全家人都能消费。这种策略明显扩大了产品的目标人群和使用场景。
无论是凭借品牌规模效应做大做强,还是通过功能性、稀有奶源、特医用途等差异化策略实现突围,抑或是巧妙地将产品延伸至“全家营养”场景,都将是这个市场持续进化的看点。未来乳企们在这里寻找新的增长点,肯定会带来更多精彩的竞争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