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婴童网
招商
品牌
商机
展会
产品
企业
资讯
专题
视频
店铺
开店
经销商
婴童网首页 > 母婴资讯 > 市场新闻 > 正文
从混龄通补到分龄专研,营养品又有新故事可讲?
行业编辑:林夕
2025年10月31日 10:38来源于:母婴行业观察
分享:

从“一把补剂喂到底”到“分龄按需精准补”,母婴营养品正重构育儿健康新逻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母婴营养品市场始终带着粗放生长的印记——货架上随处可见打着0-12岁通用标签的DHA、钙铁锌和益生菌等补剂,家长也大多都抱着“补比不补好”的心态跟风买单。这种混龄通补的喂养方式,本质上是市场供给与科学育儿需求的错位。

如今,这一局面正在被彻底改写。新生代父母善用育儿APP查成分、熟读营养配方表,会精细化对比不同年龄段的营养需求差异,也因此,分龄专研正在孕育慢胜时代确定的新增量。

纵览婴童营养品行业的演进轨迹,分龄营养已完成三次关键跨越。1.0混龄通补时代的核心逻辑是“有则足矣”,彼时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全龄段通用的全能型产品,营养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基础饱腹,分龄意识尚未萌芽;2.0基础分龄时代下,消费端“按年龄选择”的需求首次被唤醒,国内开始出现0-3岁维生素AD等基础年龄分层产品;如今行业已迈入3.0分龄场景专研时代,除了聚焦“到什么年龄补什么”的个性化需求,也更多延展至“在什么场景怎么补”的精细化维度,推动行业从基础分层走向精准应答。

在行业新竞争阶段,对于品牌而言,如何将分龄专研从营销概念转化为系统性的产品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品牌能否在细分赛道突围的关键。

从混龄通补到分龄专研,营养品又有新故事可讲?

配方设计精准化,从广谱供给转向按需定制。“精准”二字背后的逻辑是“深度契合各个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征与发育需求”,而非简单的成分复配。譬如针对0-3岁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关键期,配方需重点强化乳铁蛋白与特定益生菌组合,助力免疫屏障的构建;3-6岁学龄前儿童因逐渐面临高强度的用眼挑战,叶黄素与玉米黄质的科学配比则成为研发重点,同时应搭配DHA以适配脑力发育需求;6-12岁学龄期儿童进入快速生长期,钙与维生素D的协同配方及B族维生素的补充尤为关键。

产品形态适龄化,从通用剂型转向场景适配。在当前,产品形态的创新主要围绕“适配使用习惯与产品吸收效率”展开,例如低龄幼儿因吞咽功能未完善,果冻状、滴剂类营养品更易被接受,同时避免吞咽风险;幼儿园阶段儿童对趣味性要求提升,卡通造型的咀嚼片、水果口味的软糖能提高服用依从性;学龄儿童自主能力增强,胶囊、独立条装粉剂等形态更适配上学、外出等场景,且便于控制剂量。

技术研发专利化,从基础应用转向创新壁垒。当配方与形态的表层分龄成为行业标配,品牌的竞争最终会聚焦于技术专利这一深层壁垒,而这种以技术为核心的投入,正是驱动分龄专研从新兴概念落地产品能力的关键。诸如市面上已有的微囊包埋技术就成功解决了营养活性成分在储存过程中的氧化失活难题,而定向酶解技术则创新性地提高了蛋白质的吸收效率等,以上种种无疑在更深层次上促进了行业从营销驱动向研发驱动的转型。

所谓“慢胜时代”,从来不是指速度的放缓,而是指竞争逻辑的转变——从追求快速铺市、概念炒作的短期红利,转向深耕技术研发、用户价值的长期主义,而分龄专研之所以能成为慢胜时代的新增量,本质上是因为它以精准配方、适龄形态、专利技术回应了用户需求的升级,并为品牌带来了细分赛道的增长空间。

相信未来,分龄专研这条新增量之路,终将越走越宽。

母婴行业观察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浙B2-20110190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