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饮料龙头东鹏饮料最近的表现有点亮眼。
业绩狂飙
三季度营利达全年水平
01
10月24日,东鹏饮料公布三季度业绩表现,根据公告,公司第三季度营收为61.07亿元,同比增长30.36%;净利润为13.86亿元,同比增长41.91%;前三季度营收为168.44亿元,同比增长34.13%;净利润为37.61亿元,同比增长38.91%,直接超过去年全年营利水平。
而这样惊人的增速已经持续多年,公开资料显示,东鹏饮料2022-2025年三季度营收增速分别约为19.42%、30.12%、45.37%、34.08%,显示出强劲的成长动能。
而据披露,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原因是继续实行全渠道精耕策略以及积极开拓全国销售渠道,带动500ml金瓶及“东鹏补水啦”等新品销量增长。具体来看,公司核心产品东鹏特饮实现收入约125.63亿元,同比增长19.4%;而2023年初上市、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补水啦”电解质饮料产品报告期内收入28.47亿元,同比增长134.8%,收入占比提升7.3个百分点至16.9%;以“果之茶”为代表的其他饮料收入为14.24亿元,同比增长76.4%。
资料显示,公司推出“1+6”的多品类战略,其中“1”代表核心产品东鹏特饮,“6”包含电解质饮料、咖啡饮料、无糖茶等六大类饮品。此前,凭借能量饮料东鹏特饮系列(部分产品属于保健食品),东鹏饮料自2021年起连续4年销量排名中国功能饮料市场榜首,2024年市场份额达到26.3%。而如今电解质饮料等品类的快速崛起无疑推动着公司从“大单品驱动”朝着“多品类协同”的更加稳健的方向加速发展。
和核心产品东鹏特饮系列类似的是,“补水啦”定位能量补充饮品,通过明星代言、各类赛事活动赞助以及渠道深度布局快速拓量。其定价策略亦凸显亲民优势,以天猫平台官方旗舰店价格为例,双11期间,同样是电解质饮料,“补水啦”每瓶均价不到3元,而元气森林旗下的“外星人”、农夫山泉旗下“尖叫”每瓶均价超过4元。在与东鹏特饮相同的“功能”赛道,“补水啦”沿着成功者的脚印快速攀登。
而不同的是,“补水啦”面向的场景与受众更为广泛,不仅覆盖运动员、健身人群、体力劳动者等传统功能饮料消费者,也拓展至女性、青少年以及居家、办公、养生等日常场景,显示出更强的品类延展性。
从以牛磺酸为核心成分的东鹏特饮系列到以电解质为核心成分的“补水啦”产品,东鹏饮料的品类布局紧密契合当下“功能日常化”的健康消费趋势。
据统计,2024年全球电解质饮料市场规模约51.1亿美元,到2033年将达到98.5亿美元。而除了电解质饮料,包含无糖茶、养生水等在内的健康饮品也逐渐成为当下行业热点,更多注重功能性成分与科学配比的创新产品陆续走到台前。就在不久前发布的抖音双11第一阶段食饮健康高光品牌榜中,主打功能性植物饮料、运动健康饮品的健康潮饮品牌轻上位居榜单第十位,在一众营养品品牌中杀出重围,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
二度递表
东鹏饮料要杀到红牛“家门口”
02
在布局新品类、推动业绩持续增长的同时,东鹏饮料也加速推进港股二次上市,将国际化视为下一阶段的关键战略。
2021年5月27日,东鹏饮料正式在A股挂牌,同年,东鹏特饮在我国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量占比上升至31.70%,超过红牛成为了国内市场销售量最高的能量饮料。
今年4月3日,东鹏饮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以期实现“A+H”双重上市。有公告称,公司赴港上市核心目的是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而在东鹏饮料的国际化版图中,东南亚市场是其中重要一站,同样也是老对手“红牛”的大本营所在。
据Euromonitor的统计数据显示,东南亚功能饮料市场规模约为48亿美元,红牛的市占率高达61%。东鹏饮料借势港股上市推动东南亚市场布局,无异于杀到了红牛的“家门口”。
截至目前,东鹏饮料已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设立子公司,未来还计划将正在建设中的海南和昆明生产基地将作为面向东南亚市场的重要生产及出口枢纽。截至2024年末,东鹏饮料产品已成功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美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10月9日,由于首次递表招股书于10月3日失效,东鹏饮料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不过,上市递表仅仅是东鹏饮料全球化布局中的其中一步,征程的下一程,才是对东鹏饮料真正的考验。而无论是在强敌环伺的海外市场“虎口夺食”还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中维持高增长,都绝非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