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近日释放明确信号: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17405)即将正式发布。
这份被业内视为生产“紧箍咒”的新标准,核心直指原料安全与生产过程管理,提出了显著高于现行规范的要求。消息一出,平静许久的保健食品行业水面之下,暗流开始急速涌动。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期间,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宫国强透露,国家卫健委积极配合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相关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会同市场监管总局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17405),并拟于近期发布。
营养健康评论注意到,作为行业生产的“纲领性标准”,此次修订的新版规范在内容上实现了全面升级,文本由原来的10章扩展至14章,并新增了资料性附录,覆盖了从原料管控、生产流程到监管衔接等一系列关键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被管得更细、更严。
一是强化原料与生产管控。例如,针对非纯化发酵产物原料的潜在风险,新规明确要求企业须索取该原料的菌株或菌种鉴定、遗传稳定性及安全性等相关证明或报告;如企业自行生产该类原料,则须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从源头上保障原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是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明确企业应建立覆盖全链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例如,要求企业对生产过程进行验证以确保工艺符合规范,并依据产品安全要求和作业区洁净等级,动态调整环境监控频率,实现安全控制与生产效率的平衡。
三是细化执法依据。作为强制性标准,新版规范在原料、辅料和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方面,与保健食品注册和备案管理制度实现深度衔接,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明确、可操作的执法依据,进一步提升整体管理效能。
据悉,国家卫健委后续还将持续完善包括生产经营规范类在内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宣贯培训,推动相关标准在各类食品监管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营养健康评论认为,对于众多中小保健食品企业,尤其是那些依赖非标准化原料或生产管理相对粗放的企业来说,新国标带来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
首先,新标准对原料,特别是像益生菌这类发酵产物的源头管控近乎苛刻。例如,在针对非纯化的发酵产物原料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增加了索取此类原料菌株或菌种鉴定、遗传稳定性、安全性等证明材料或报告的要求,并要求企业如果自行生产此类原料时,应建立生产管理体系,确保使用原料的安全性和功效。
这意味着,过去那种凭供应商一纸合格证明就采购原料的模式行不通了。
营养健康评论也就此和朋友圈一位原料代工厂老板聊了几句,这位老板表示,“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去操作,成本必然会大幅增加,合规周期也会拉长。这对一些小厂来说,生意肯定会难做很多。”
在他看来,新国标落地执行后,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然而,硬币总有另一面。虽然新国标可能会对部分中心企业带来生存焦虑,但对于拥有自建原料体系、智能生产系统的龙头企业来说,将占据更大优势。
营养健康评论也是特意检索了一下,诸如汤臣倍健斥巨资打造的“透明工厂”项目在持续推进,其核心卖点之一就是原料全流程可追溯,消费者甚至能通过直播看到生产实况。还有雀巢健康科学则将其在药品生产领域的严苛标准引入保健食品线,大幅提升生产车间的洁净度等级。
在比如康宝莱,同样在美国、中国等地建设透明工厂,展示从原料筛选到生产包装的全过程,并采用智能检测设备与数字化管理系统,确保产品一致性。消费者也能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开放日等形式实地参观。
还有东阿阿胶也在山东东阿建设现代化透明工厂,公开阿胶块从驴皮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此外一些本土新锐企业,如微康生物,则选择在源头下功夫,自建庞大的专利菌种库,拥有强大的益生菌菌种资源库,已上传鉴定测序序列至国际生物信息学权威平台NCBI超过25000条。可以说是将核心原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营养健康评论注意到,在国家卫健委宣布新修订的保健食品生产国标即将发布后,就有行业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国标实质上会抬高整个行业的准入门槛和技术壁垒。”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营养健康评论在走访母婴渠道时,就有很多门店老板反馈,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单纯依靠推销话术已经难以打动她们。“她们更关注产品背后的实际成分、科技支撑与溯源信息,这些已成为新的信任标尺。”
这一消费观念的转变,正深刻重塑着保健食品市场的竞争逻辑与营销路径。越来越多消费者主动查阅成分表、扫描追溯原料来源,以往依赖明星代言、广告轰炸和概念造势的传统模式正逐渐失效。也正因如此,尽管新国家标准尚未全面落地,但其导向已非常明确:行业即将迎来一场深度洗牌。
从短期来看,新国标带来的合规成本的增加会给部分企业造成不小的生存压力,尤其是那些依赖传统模式、技术与管理能力薄弱的企业,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但从长期视角出发,新国标将加速行业洗牌进程:一方面倒逼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与核心技术能力,推动行业整体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另一方面也为新兴品牌、跨境品牌创造了抢占市场份额的有利条件,打破现有竞争格局。最终,这一变革将实现消费者权益保障、行业质量升级与监管效率提升的多方共赢。
对行业内企业而言,主动适应新规要求、强化内控体系建设,已成为在变革中生存并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对广大消费者来说,随着行业标准的完善与企业质量意识的提升,未来将能获得更安全、更有效的保健食品选择,真正享受到行业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