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财报季,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近期密集发布的母婴相关上市公司半年报,那便是“共识”。当存量博弈和高度内卷成为所有玩家共同面对的新常态,身处不同细分赛道的头部给出了战略方向近乎一致的增长答案,即加速出海、拓展趋势品类与加码自有品牌建设。
从奶粉到全家庭营养
乳企探寻第二增长曲线
据健合集团财报,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健合集团营收同比增长5.2%至人民币70.2亿元,其中,营养补充品为集团收入的最大贡献者,占集团总收入的65.6%。从业务板块看,以Swisse斯维诗为核心品牌的成人营养业务营收达34.4亿元,同比增长5.9%。
据澳优乳业财报,今年上半年,澳优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38.87亿元,同比增长5.6%,其财报强调,营养品业务战略布局全面起势,成为驱动公司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两组财报数据并非孤例,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头部乳企早已开始了主动破局。伴随着新生儿数量持续下滑,婴配粉这一赛道变得异常拥挤,持续高增长难上加难,在此背景下,乳企势必要跳出婴配粉的内卷红海,寻找更广阔、更具韧性的新市场,而营养品恰好契合这一需求。健合与澳优此次的业绩表现,正是头部乳企押注营养品赛道的成果验证,也为整个奶粉行业指明了转型方向——从依赖婴配粉的单一增长,转向“婴配粉+营养品”的双轮驱动。
从卫生巾到成人尿裤
卫品企业掘金细分增量
根据财报,今年上半年,全棉时代母公司稳健医疗营收52.96亿元,归母净利润4.92亿元。在消费品业务中,卫生巾为营收增速及毛利率最高的产品,卫生巾(品牌为奈丝公主)营收同比增长67.6%至5.32亿元,毛利率为68.30%。
据可靠护理披露的2025年中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 5.39%。从不同产品表现来看,上半年公司成人失禁用品实现营业收入2.87亿元,占总营收的52%,毛利率为24.46%,继续稳居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两组数据背后,是卫品企业基于行业趋势的战略判断和取舍,即用确定性的她经济和银发经济,对冲不确定的“婴儿经济”。诚然,婴幼儿纸尿裤市场与出生率强相关,与其在萎缩的存量市场里卷生卷死,更具战略前瞻性的企业果断将资源投向两个更具确定性的赛道,其一,高溢价、强刚需的卫生巾市场,女性消费群体庞大且忠诚度高,愿意为高品质支付溢价;其二,银发经济风口下的成人失禁护理用品市场,受人口老龄化驱动,这一市场潜力巨大且尚处教育初期,已展现出长期潜力。
从价格战到价值输出
玩具巨头开启远征之路
8月19日,泡泡玛特发布2025年半年报,财报显示,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138.8亿元,其中,海外营收达55.93亿元,同比大增439.60%,在总营收中占比升至40.31%。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财报首次披露了全球组织架构调整后四大区域的业绩,均实现超三位数增长,尤其是美洲市场增速超十倍,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
紧随其后,布鲁可于8月22日晚公布的中期业绩同样彰显出强劲的出海动能:上半年收入同比上升27.9%至13.38亿元人民币,期内利润达2.97亿元,而海外市场以899%的同比增幅,成为最大业绩亮点。
当多数玩具企业仍深陷低价竞争和产品同质化的内卷泥潭时,泡泡玛特与布鲁可两大巨头的最新半年报已勾勒出一条高质量突围路径——避开国内火热的价格战,去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塑造品牌价值。未来,在消费升级与全球化浪潮之下,伴随着更多玩具企业加入价值远征的行列,中国玩具产业或将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加速迈进。
从渠道商到品牌商
线下零售揭秘高增长法则
今年上半年,孩子王再次交出了营收与利润双增长的成绩单:营业收入达49.11亿元,同比增长8.64%;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激增79.42%。财报显示,孩子王上半年差异化供应链(含自有品牌)销售达5.30亿元,其中自有品牌贡献3.44亿元。
爱婴室的半年报则从另一维度印证了自有品牌的战略价值:上半年营业收入18.35亿元,同比增长8.31%;归母净利润4673.82万元,同比增长10.17%。财报指出,爱婴室的亮点在于自有品牌战略成效显著,食品类“宝贝易餐”与“合兰仕”新上市超40款SKU,棉品类童装销量同比增长超20万件,自有品牌销售占比已超30%。
在线下母婴零售行业集体承压的当下,以往单纯的渠道优势逐渐弱化,代理品牌的利润空间也因品牌方议价权高和渠道费用高等而不断压缩,自有品牌无疑成为拉动营收增长、提升利润空间的核心动力。透过孩子王与爱婴室2025年上半年财报来看,双方已逐渐从单纯的渠道商向具备自主产品力的品牌运营商跨越,而他们的先行探索也将持续推动行业从拼渠道、拼价格的低维竞争迈向拼产品差异化、拼品牌竞争力的高维竞争。
综上,2025年上半年母婴企业的半年报,已然将“出海、扩品、自有化”三大战略刻进了行业发展的核心脉络,然而,当业内所有玩家都手握同一张答卷时,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