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与8月15日,汤臣倍健与康比特分别发布了2025半年度报告,在乳清蛋白价格上涨的阴影下,康比特营收增长却利润暴跌,汤臣倍健则双线下滑……
传统膳食补充剂与运动营养,这两幅看似无关的细分消费图景背后,却反映了目前中国营养健康产业正在经历的剧烈分化——运动营养赛道虽逆势增长,但难抵成本高企吞噬利润;传统膳食补充剂在医保改革与渠道变革中持续承压,企业转型大众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
01行业分化:冰火两重天的业绩图景
细看汤臣倍健上半年财报,35.32亿元的营业收入数字背后是23.43%的同比下滑,净利润7.37亿元则同比下降17.34%。这家曾依赖药店渠道的膳食补充剂龙头,正经历转型阵痛。
而康比特上半年实现营收5.62亿元,同比增长10.92%。深入分析数据,康比特的运动营养食品业务贡献了4.21亿元,同比大增24.72%,其中蛋白增肌类产品收入达3.27亿元,增幅高达29.14%。
然而增长背后暗藏隐忧。康比特的归母净利润仅为1519万元,同比暴跌67.91%,经营现金流更是由正转负至-6247万元。高增长的表面下,盈利能力正经历严峻考验。
汤臣倍健:转型阵痛期的“大象转身”
作为国内膳食补充剂领域的“老大哥”,汤臣倍健的半年报交出了一份双降成绩单:营收35.32亿元,同比下滑23.43%,净利润7.37亿元,缩水17.34%。其三大核心品牌全线受挫,主品牌汤臣倍健跌28.32%,骨关节护理品牌健力多下滑30.35%,益生菌品牌lifespace国内业务更是重挫34.43%。
其线下渠道收入同样暴跌31.63%。这个曾以线下药店渠道起家的企业,如今正遭遇“线下失血”的困境。
“大象转身”为何如此艰难?
线下渠道的颓势背后,是药店客流减少和线上平台崛起的双重挤压。蛋白粉、氨糖软骨素钙片等核心产品销量下滑,折射出消费者对传统营养品的“审美疲劳”。更棘手的是,新品类的“突围”并未带来预期效果——胶原蛋白饮销售额同比下降34.41%,而多维双层片虽有亮眼表现(45天破千万),但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
不过,汤臣倍健并非全无希望。其海外品牌LSG收入同比增长13.46%,显示出国际化布局的潜力。此外,抗衰老、精准营养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仍在持续。华鑫证券的研报甚至给出“买入”评级,认为公司正在通过费用优化和产品高端化逐步走出低谷。
此外,中康数据显示,今年5月,汤臣倍健蛋白粉、钙DK、健力多氨糖以及lifespace益生菌等品类,凭借新品驱动份额环比回涨。
康比特:净利润的暴跌暴露隐忧
而专注运动营养的康比特,总营收5.62亿元,同比增长10.92%,其中运动营养食品业务贡献4.21亿元,增速高达24.72%。蛋白增肌类产品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29.14%,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这家深耕专业运动领域的公司,正用“差异化竞争”撕开市场口子。
康比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对运动人群的精准定位。乳清蛋白、能量胶等产品的研发升级(如CPT Max能量配方)直接瞄准健身爱好者和马拉松跑者的需求。其“千人千店”战略已覆盖3600家零售网点,并通过赛事营销(如厦门马拉松)与跑团深度绑定,构建了专业领域的护城河。
然而,净利润的暴跌暴露了隐忧:净利润暴跌67.91%,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承压。乳清蛋白等成本涨幅超50%,而公司为维持市场份额,产品提价幅度远低于成本涨幅。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短期内难以为继,需警惕后续盈利能力的进一步下滑。
汤臣倍健上半年财报
02利润困境成本高企吞噬盈利
康比特的净利润暴跌背后,是乳清蛋白价格持续攀升的行业性难题。作为运动营养品的核心原料,全球乳清价格维持高位,成为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上半年,康比特综合毛利率仅为32.2%,同比减少9.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压力尤为明显,原料结转成本逐步上移,使Q2净利润同比下滑高达91.3%。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分析指出:“全球乳清价格维持高位,蛋白粉企业利润普遍受到侵蚀”。尽管康比特凭借自有生产线和提前备货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但成本压力仍不可避免地向毛利率传导。
汤臣倍健则面临渠道变革的阵痛。曾经贡献公司60%以上营收的药店渠道持续萎缩,上半年线下收入17.98亿元,同比下降31.63%。更严峻的是,境内经销商数量半年减少141家至597家,渠道网络收缩速度创近五年新高。
线上渠道同样不容乐观。尽管汤臣倍健线上收入降幅(-13.78%)小于线下,但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增长乏力,二季度线上收入同比降幅12.1%,反超线下渠道10.7%的跌幅。
成本压力倒逼企业转型。
面对挑战,两家也是各显神通。康比特正加速推进 “大健康快消”战略转型,通过高端商超渠道触达泛运动人群。
今年5月,康比特益生菌电解质粉入驻全国56家山姆会员店,标志着其从专业运动营养市场向大众健康市场的战略延伸。同时,体重控制子品牌CPT fit推出蛋白棒+黑咖啡套组等产品矩阵,满足泛运动人群的减脂需求。同时在线上与阿里、京东、抖音等主流平台深化合作,提升品牌曝光与转化效率。
汤臣倍健则选择以 “质价比”和“科技力”双轮驱动破局。在线下药店渠道,公司主打大众价格带,推出钙DK(120粒)等高质价比新品,拉新效果显著。
线上市场则专攻高端领域,4月上市的“多维双层片”采用“维矿分层”创新技术,解决维生素与矿物质混合易反应的行业痛点,上市45天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更亮眼的是lifespace益倍适跨境新品超燃B420益生菌,凭借IFF全球独家金配方的技术优势,上市不到半年就成为又一个“亿元爆品”
同时,汤臣倍健选择以费用管控应对寒冬。上半年销售费用大降32.33%至12.33亿元,通过精益投放稳住净利率。但研发投入仅占营收0.8%,同比下降56.45%,这种“节流”策略能否支撑长期创新,仍存疑问。
康比特上半年财报
03未来赛道:重构与增长并存
随着两家企业的半年报披露,行业趋势逐渐明朗。渠道重构已成必然。线下药店萎缩倒逼企业转型,线上高端化与线下大众价格带分层运营成破局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场正成为新增长点。汤臣倍健境外LSG业务实现收入5.34亿元,同比上升13.46%,成为财报中难得的亮点。随着东南亚等市场布局加速,境外业务有望成为业绩修复的重要力量。
华泰证券分析指出:“目前汤臣倍健经营已处于底部,未来有望逐步向上修复”。这一判断同样适用于整个行业——随着新品放量、渠道调整见效及海外拓展深化,头部企业下半年业绩有望企稳回暖。
2025年下半年,营养健康行业的分化或将更加剧烈。康比特能否通过技术壁垒抵消成本压力?汤臣倍健的国际化布局是否能成为第二曲线?答案或许藏在企业接下来的战略选择中。一句话总结:在财务数据的“冰火两重天”中,行业分化仍在继续,但突围路径正渐清晰——渠道重构只是表象,技术升维才是内核。唯有持续创新、精准定位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成为真正的行业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