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婴配粉市场大盘缩水,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其中,2019年—2024年,我国婴配粉进口量基本一路下滑,2020年下滑3.04%,2021年下滑21.88%,2022年微增1.49%,2023年下滑16.04%,2024年下滑6.4%,跌至20.88万吨,基本上回到了2016年的进口量水平。因此,不少人关注婴配粉进口量是否会持续下滑。
最近,婴童智库注意到,2025上半年我国婴配粉进口量正呈现回暖迹象。今天,我们针对进口婴配粉的相关数据展开深度分析!
01
上半年婴配粉进口量增长10.8%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5年1-6月中国共进口婴配粉10.35万吨,同比增加10.8%;进口额21亿美元,同比增加16.1%。从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婴配粉进口量正逐渐回暖。
从每个月来看,除2月、5月同比降低外,其余4个月均呈同比上升。其中,4月进口量1.99万吨,为上半年单月最高。
整体回暖之下,哪些国家进口我国的婴配粉量在增加?
02
上半年这6个国家进口量增长!
从进口国来看,2025年上半年,荷兰(4.00万吨)、新西兰(3.02万吨)、德国(1.36万吨),依旧稳居我国婴配粉进口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其余为爱尔兰(0.78万吨)、法国(0.67万吨)、瑞士(0.14万吨)、澳大利亚(0.12万吨)、丹麦(0.10万吨)、韩国(0.08万吨)。
从婴配粉进口量的同比增速看,增长幅度从大到小分别是瑞士(85.10%)、澳大利亚(61.90%)、荷兰(21.19%)、德国(15.43%)、新西兰(12.40%)、爱尔兰(8.70%)。同时,丹麦、法国和韩国进口我国的婴配粉量同比下降,其中韩国的降幅最大(﹣58.50%)。
03
进口婴配粉回暖?背后我们看到这6点!
今年上半年,进口婴配粉呈现“触底反弹”,怎么看背后的逻辑?
其一,进口婴配粉注册数量趋于稳定,为市场供给提供支撑。老国标时期,我国有110个进口婴配粉系列通过注册。新国标实施初期,进口产品注册进度相对缓慢,但经过阶段性调整,目前已有88个进口系列完成注册。尽管较老国标时期减少22个系列,但注册数量已进入稳定期,为进口产品的合规流通奠定了基础。
同时,自去年10月来,部分已注册的进口婴配粉品牌相继上市,为进口婴配粉的“触底反弹”带来一定助力。
其二,头部外资品牌相对坚挺,支撑进口市场韧性。近年来,以飞鹤、伊利金领冠、君乐宝为代表的国粉品牌持续崛起,引领市场发展。不过,外资品牌经历新一轮洗牌以及调整后,以达能、菲仕兰、雀巢、a2等为代表的头部外资品牌依然相对坚挺。比如菲仕兰2025上半年财报显示,其专业营养品业务集团表现亮眼,营收增长了18.1%,美素佳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达能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2%,其中专业特殊营养(含爱他美、纽康特等品牌)上半年销售额达13.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3.64亿元),同比增长12.9%。
其三,固定消费群体推动回暖。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曾指出,中国婴配粉消费群体存在明显分层:纯外资偏好者、纯国产品牌使用者、内外资摇摆群体,以及依赖跨境渠道的消费者。其中,对进口品牌有稳定偏好的群体,为进口婴配粉提供了基础需求盘。
此外,2025上半年的回暖还得益于三重市场因素。一是国内婴配粉整体市场下滑幅度收窄,行业趋于平缓;二是经过2019-2024年的持续下滑,我国婴配粉进口量已接近触底,具备反弹动能;三是国内乳企加速布局进口婴配粉及跨境购渠道,也为婴配粉进口量带来新增量。
2025上半年进口婴配粉的回升,既体现了进口品牌在高端市场精耕与渠道优化中的韧性,也反映出我国婴配粉市场接年下滑后,正进入修复阶段。不过需注意的是,市场整体仍处于存量竞争,产品力、品牌力与渠道力的较量,仍是决定未来竞争的核心。
最后,附进口婴配粉注册表单,以供大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