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婴童网
招商
品牌
商机
展会
产品
企业
资讯
专题
视频
店铺
开店
经销商
婴童网首页 > 母婴资讯 > 行业观点 > 正文
国内奶业产链现状
2015年05月13日 11:26来源于:网络
分享:

因为前些年乳业市场大火,大批奶农疯狂扩大养殖规模,却造成了鲜奶过剩。政策鼓励下游乳企加大鲜乳收购,却依旧不能挽救杀牛倒奶的局势,与乳业企业的高额盈利成了两种极端差。

近日,据西部网报道,来自榆林的个别奶农因牛奶销路不畅,仅4月份就倾倒了约15吨牛奶,损失高达20多万元。伴随着4月1日欧盟牛奶生产配额放开,大量进口乳制品涌入,对于国内上游养殖特别是中小规模牧场和散养户,这并非好消息。

与“水深火热”的上游养殖不同,下游乳企却是“风光无限好”。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蒙牛、伊利、光明等15家乳企2014年盈利总额约103.87亿元,相较于2013年的82.92亿元,增长约25%。这种上下游的不均衡发展也引发了原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奶协顾问王丁棉的担忧:在规模化养殖尚未完全发展起来以前,一旦中小规模牧场和散养户大幅退出,将对国内奶业造成重创。奶农倒奶的表象是乳企倒奶、拒收,因为乳企收了奶要进行加工、再往外卖,但市场启动不了,收了奶的乳企也只能倒奶,再不就是拒收。

如何解决

当国内中小规模牧场主及散养户,每天还在为如何将奶牛所产的生鲜乳兜售出去而发愁时,规模化养殖上市公司却是另一番景象。中国圣牧、原生态牧业、现代牧业等3家在港上市、靠规模化养殖起家的乳企,2014年盈利增长速度远超同行业平均水平,中国圣牧更是以117.3%的增幅居首。

记者粗略统计一下,2014年现代牧业、中国圣牧、原生态牧业营收分别约为50.27亿、21.32亿和11.63亿元,同比增幅各为52.84%、11.44%和32%;本公司持有人应占溢利各为7.35亿、7.11亿和4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81%、117.3%和92.2%,远超同行业平均水平。

作为国内最大的原料奶生产商,2014年现代牧业原料奶销量为93.13万吨,相较于2013年67.97万吨,增加37%;而其总原料奶外部销售量的72.7%都供应给了蒙牛。

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告诉记者,公司位于安徽、河北等8个省份的畜牧场,均临近下游知名乳制品加工厂,“去年我们平均每头奶牛年产奶量达8.9吨,比2013年8.4吨增加6%,而国内一般奶牛年产量也就在5~6吨。”

无独有偶,2014年原生态牧业每头乳牛平均年度产奶量为9.4吨,较2013年9吨增加4%;乳业资深分析师宋亮对此表示,规模化养殖企业可以整合资源,在与上游饲料供应商和下游乳企进行谈判时,形成了强大的话语权,一方面可以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一方面又在提高原料奶出售价格。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原生态牧业的原料奶平均售价为5053元/吨,折算一下为5.053元/公斤,而对比目前陕西榆林、内蒙通辽、赤峰等地的奶农出售的原料奶价格,目前仅为2.5~3元左右/公斤。

话语权的丧失,让中小规模的牧场主和散户对于原奶价格的不断走低无能为力,只能选择“杀牛倒奶”。正在上演奶农倒奶风波的内蒙古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乳企在生鲜乳收购标准问题上存在“双重标准”:在生鲜乳过剩时,乳企执行相对较高的标准,体细胞、最低供奶数量等都会成为拒收或压等、压价的理由;当生鲜乳供应不足时,乳企间相互争抢奶源,检测标准又会相对降低。

网络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浙B2-20110190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