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收入降低,非刚需品有明显下滑。”最近笔者在和一位江浙地区的代理商沟通时,这位代理商表示。“比如有些营养品,消费者能不买就不买了。”
受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生存压力增大,对消费预期减低,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问题。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营养品需求的下降只是区域性、阶段性的表现。
正如乐茵董事长何江所说:“消费降级,更多的是在于成年人中的消费降级,首先是保孩子。”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再苦不能苦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大人会先缩减自己的开支,然后再考虑是否要缩减宝宝的开支,即便真的出现消费降级,宝宝的奶粉、营养品、生活用品将会成为最低的一种影响,保障宝宝成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才是重要的事情。
另外,出现这种情况的一般是受疫情影响比较重或者经济本就不太发达的城镇。
一方面消费者本身对营养品的需求和认知本就不高,有一些了解,在经济条件还不错的情况下,会给宝宝买一些需要补充的营养品,或者出现问题没能及时去医院,选择买一些营养品,一旦出现消费降级,就暂停购买营养品,等待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再进行消费。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母婴门店的关门停业,在本就可买可不买的情况下,也就不再消费营养品了,保证宝宝的刚需就可以了。
所以,针对营养品可买可不买的情况,具有区域、经济差异性。相反,在大部分地区,对于营养品的需求是单边上扬的态势,在前些天“营养品月”免疫调节直播专场上,中童传媒创始人罗总对未来营养品的发展态势进行了预测,认为营养品像奶粉一样逐步在刚需化,母婴营养品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一直是单边上扬的态势,渠道对营养品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也有渠道和门店反映:“营养品已经成为门店的增长品类。”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人们对于健康和身体免疫力的认知都有所提高,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营养品越来越成为母婴门店的磁石品类,母婴门店卖营养品越专业,对顾客的粘性也就越大,复购率就高,因此,营养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给母婴店回血的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母婴营养品能够给门店带来新的增长,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大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