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零售价400-500元/听的超高端奶粉纯粹是胡扯!”某知名孕婴童连锁老板说。
在他看来,近几年整个行业的商业逻辑是,把价格无限度地往上拉。供应链上的所有人都认为必须要高价,中间渠道有大量的费用,最后把消费人群越缩越窄,所有商品都成了“奢侈品”。
这种打法也带偏了实体零售。
所有厂家都在跟渠道说:讲服务、讲体验、讲产品。于是,各种模式,各种培训……结果导购累不说,而且门店收效甚微、成本高企。
但实体零售为什么接受了?
不是实体零售傻,实在是被电商打蒙圈了。
我们都知道,电商的王牌利剑是低价,这就好像隔壁老王砸价,你怎么办?
实体零售们这次不但不接牌,反而把自己的价格做的越来越高了。
高端意味着小众,而做零售一定要做大众市场的。
而且,未来价格一定是下行的。为什么?
因为市场正在发生的事情是经济下行。
首先是需求层面的消费降级:
大家都被消费升级误导了,它确实发生过,在一部分中产身上。但中产只是少数,穷人占了80%。
而且,奶粉所谓的“消费升级”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灾难后的恐惧症。
这不叫消费升级,这叫泡沫。中国的宝妈们很快就会意识到,最贵的不一定等于最好的。
然后是供给层面的过剩危机: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过剩时代”。
可以看到,在2012-2013年期间,快消品开始步入衰退,母婴产品尤其是奶粉,滞后到今天,也得开始往外倒了。高价格还能为继吗?
在这种情况下,“让价格回归价值,或者让价格跟价值更相符,是大势所趋。我们要把这些‘奢侈品’变回普通的消费,就像早餐的面包和牛奶一样有价值,家家吃得起,用的起。”
所以,接下来市场的这波调整,对奶粉企业而言,恐怕不是一个多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