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国民健康意识和健康产业的发展,新食品原料受理数量和获批数量显著增长。2022-2024年,我国新食品原料受理数量分别为22个、22个、30个,新获批的数量则分别为5个、12个、12个。而今年仅截至3月底,新食品原料受理数量就已达到19个。
5月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5年第3号《关于樱花多酚等11种“三新食品”的公告》,樱花多酚、黑麦花粉两种新食品原料通过审查。加上今年2月公布的5种新原料,今年新获批的新食品原料共计7个,而这些新原料有哪些不一样的营养功效,有望应用在哪些营养健康领域呢?今天,【营养品观察】就来带大家一探究竟。
樱花多酚
樱花多酚是以蔷薇科李属植物日本晚樱的花为原料,经乙醇提取、过滤、浓缩、干燥、粉碎等工艺制成。日本晚樱原产于日本,在当地具有一定的食用历史,目前在我国华北和华南等地区广泛种植,提取工艺成熟,可实现规模化生产。根据最新获批公告,该成分的使用范围为乳及乳制品、饮料类、果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糖果、酒类等。
研究表明,樱桃多酚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总多酚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12g/100g),包含黄酮类、单宁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维生素、粗多糖和蛋白质等物质。这也赋予了其多种功效,首先是抗氧化和抗糖化,比如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延缓皮肤衰老、并减少氧化氧化应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风险;其次,樱花多酚中的儿茶酚基团还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进行破坏起到抗菌效果,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起到抗炎效果;再次,樱花多酚与淀粉形成复合物,能够延缓消化吸收,降低血糖生成指数,从而调节代谢水平。而这些潜在功效也让樱花多酚在功能性食品领域有多重可能性,比如当下热门的口服美容产品、代餐产品等。
黑麦花粉
黑麦花粉是以禾本科黑麦属植物黑麦的花粉为原料,经采收、干燥、粉碎、过筛等工艺制成。黑麦原产于中亚及地中海等地区,在欧洲被广泛种植。
黑麦花粉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以膳食纤维为主),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其推荐食用量为≤1.5克/天。国家卫健委2023年第3号公告已经批准黑麦花粉为新食品原料,基于行业发展需求和新数据论证,5月7日的公告中将膳食纤维的含量要求修订为≥30g/100g。
在日本和韩国,花粉作为一种食物类别,不限定其基源植物,黑麦花粉可作为食品食用,在美国,黑麦花粉可作为食品原料进行销售。黑麦花粉提取物富含氨基酸、抗氧化剂和植物甾醇,通常用于改善前列腺问题,例如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疼痛和前列腺持续肿胀。此外,黑麦花粉在女性健康等领域也具有发展潜力,比如有临床试验表明,黑麦花粉可改善女性尿失禁,缓解更年期潮热盗汗、失眠等问题;其含有的类黄酮、多酚等成分也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应用于抗衰、免疫调节类产品。伴随“她经济”和男性前列腺健康市场的崛起,黑麦花粉有望成为这些细分领域的原料新星。
甜叶菊多酚
甜叶菊多酚是以菊科甜菊属植物甜叶菊的叶为原料,经乙醇提取、过滤、纯化、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
甜叶菊原产于南美洲,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引入我国,目前在我国河北、甘肃和山东等地区均有种植。其叶在我国和日本、韩国长期作为普通食品原料,叶中所含甜菊糖苷也因具有甜度高、热量低等特点,被各国作为甜味剂和糖类的替代品广泛用于食品药品领域,今年2月,我国新食品原料中将甜叶菊多酚也纳入其中,根据获批公告,产品推荐食用量为≤500毫克/天(以总多酚含量40g/100g计,超过该含量的按照实际含量折算)。
在欧盟、美国,甜叶菊多酚可作为膳食补充剂成分使用。根据相关研究,甜叶菊多酚含有绿原酸、咖啡酸、槲皮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糖、抑制消化酶等功效,在各类抗糖、减脂的功能性产品中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柠檬香桃叶
柠檬香桃叶是以桃金娘科檬香桃属植物柠檬香桃的叶为原料,经采摘、筛选、清洗、干燥等工艺制成。柠檬香桃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而柠檬香桃叶因富含柠檬醛成分,被誉为“天然柠檬香料”,用于制作香精、香薰等产品。
在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日韩等国,这一成分也常被用作食品原料,起到调味、提香的作用。研究表明,柠檬香桃叶主要营养成分为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含有多酚类(如橙皮素)和柠檬醛等物质,因此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特性。因此,在功能食品领域,其也有望用于口服美容、肠道健康等产品中。
图片
马基莓花色苷
马基莓花色苷是以杜英科酒果属植物马基莓的果实为原料,经水提取、过滤、纯化、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马基莓主要分布于智利和阿根廷,其果实在当地具有长期食用历史,意大利批准马基莓的果实可作为食品原料。根据获批文件,产品推荐食用量≤900毫克/天(以总花色苷含量35g/100g计,超过该含量的按照实际含量折算),可被用于乳及乳制品、饮料类、果冻、糖果、酒类等产品中。
公开资料显示,马基莓的种子中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果皮和果肉含有多酚类、有机酸和生物碱等有益成分,因此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抗炎、护眼、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等作用。从应用层面上看,目前国外已有一些马基莓膳食补充剂产品,并宣称抗氧化、免疫系统支持、改善干眼症等功效。
小麦极性脂质
小麦极性脂质是以小麦粉为原料,经乙醇提取、丙酮沉淀、分离、干燥、粉碎等工艺制成,主要成分为双半乳糖甘油二酯等糖脂类物质(双半乳糖甘油二酯≥40g/100g)。小麦极性脂质在美国被作为“一般认为安全的物质(GRAS)”管理,使用范围为果蔬汁饮料;在法国、比利时和西班牙作为膳食补充剂。根据获批公告,该成分推荐食用量为≤30毫克/天(以双半乳糖甘油二酯含量40g/100g计,超过该含量的按照实际含量折算)。
研究表明,小麦极性脂质如生育酚和甾醇具有抗氧化活性,此外,这一成分在相关实验中也呈现出抗炎、降血脂等作用。而由于其富含多种有益脂肪酸,小麦极性脂质用于饮料中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口感,也能补充一定的日常营养。
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CaHMB)
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CaHMB)是由次氯酸钠、二丙酮醇、盐酸、乙酸乙酯、乙醇、氢氧化钙为主要原料,经氧化合成、酸化、萃取、中和反应、离心、干燥等工艺制成。
目前,CaHMB已被欧盟、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使用。我国批准CaHMB作为新食品原料,范围为饮料、乳及乳制品、可可制品、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糖果、烘焙食品、运动营养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推荐食用量为≤6g/天。
研究表明,由于CaHMB具有较好的水溶解性,在进入人体后能够被快速吸收,因此能够在不同的食品和营养补充剂配方中发挥作用,比如用于促进肌肉蛋白合成、减少肌肉蛋白分离等运动营养产品、老年保健产品或特医食品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曾在母婴营养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两种HMO(2’-岩藻糖基乳糖与乳糖-N-新四糖),也出现在了前不久发布的“三新食品”公告中。其中乳糖-N-新四糖原料生产来源扩大至奈瑟菌和螺杆菌;2’-岩藻糖基乳糖则在原有允许用于调制乳粉(仅限儿童用乳粉)、婴幼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以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的基础上,新增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与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的使用允许。
原料及相关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无疑为产品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例如雀巢旗下辅食品牌嘉宝就在公告发出的当天下午推出了业内首款HMO配方米粉。而随着获批原料队伍的不断壮大,我们也期待看到更多与营养健康相关的新产品、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