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野
脱盐乳清粉作为奶粉的基础原料,一直是行业技术竞争和供应链布局的制高点。
脱盐羊乳清又何尝不是..........
脱盐羊乳清粉是羊奶酪生产的副产品,需通过物理或化学技术去除乳清中的矿物质(灰分)。未经脱盐的乳清粉矿物质含量高,会加重婴幼儿肾脏负担,而脱盐处理后,其核心成分——羊乳糖和羊乳清蛋白的比例显著提升,成为易消化吸收的优质乳清蛋白。研究表明,乳清蛋白则因其氨基酸组成接近母乳,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消化吸收率,相较于其他蛋白来源,羊乳清蛋白分子结构更温和,致敏性更低,能够更好地满足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需求。
在前几日本刊发布的《70%→100%!新国标调制乳粉留下30%“纯羊”争议空间》一文中,对脱盐乳清粉做了较为详细的解答,本文就不再赘述。
《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明确要求,0-6月龄婴儿奶粉必须使用灰分≤1.5%的乳清粉(即D90等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调制乳粉新国标中进一步规定,标注“羊奶粉”的产品必须全部使用羊源性原料。这些政策倒逼企业采用高纯度脱盐羊乳清粉,推动行业向“纯羊”配方转型。
目前,国内通过配方注册的纯羊奶粉约40余款,其中80%添加了脱盐羊乳清粉。高端产品如蓝河绵羊奶、宜品羊奶粉等,通过全羊乳配方(羊乳蛋白+羊乳糖)和D90级脱盐乳清粉强化竞争力,部分品牌年增长率超过150%。与此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因技术或资金限制,仍依赖混合乳清粉,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但长期以来,我国羊乳清粉高度依赖进口,例如意大利和荷兰的供应商。从全球乳制品产业格局来看,羊奶产量仅占乳制品总产量的1%左右,这一微小占比直接制约了羊乳清粉的原料供应。究其原因,羊乳清粉作为羊奶酪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其供应量高度依赖于奶酪消费市场的发展程度。然而,与牛奶酪相比,羊奶酪在全球范围内的消费基础仍然较为薄弱,主要集中于地中海沿岸国家(如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以及部分中东地区。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统计数据,全球乳清粉年总产量约570万吨,其中欧美地区贡献了超过80%的产量。从乳源结构来看,当前全球牛奶年产量约5亿吨,而羊奶产量不足2000万吨,仅占乳制品总量的4%左右。按照这一比例推算,全球羊乳清粉理论年产量应在20万吨规模。然而经过脱盐工艺处理后,实际可利用的脱盐羊乳清粉供应量将大幅缩减至15万吨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仅中国婴幼儿配方羊奶粉行业对脱盐羊乳清粉的年需求量就已接近3万吨,若计入成人羊奶粉、营养补充剂等其他应用领域,全球供需缺口正以每年8-10%的速度持续扩大。这种结构性矛盾在2020年后尤为凸显,欧洲主要产区受能源危机影响,羊奶酪产量下滑15%,直接导致羊乳清粉出口量缩减30%。
脱盐羊乳清粉已经成为羊奶粉配方中不可或缺的"芯片级"原料。其技术门槛之高、供应之稀缺,让每一克优质脱盐羊乳清粉都显得弥足珍贵。然而,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下,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了进口原料的不稳定性,国内企业需要通过全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
实际上,早在2018年前后,多个国内羊奶粉头部企业早已洞察先机,在脱盐羊乳清粉领域展开战略性布局。
例如,宜品乳业在山东建立奶山羊牧场,并收购西班牙奶酪厂以保障羊乳清粉供应。此外,2019年宜品乳业成功攻克高油(水解)脱盐(羊)乳清粉难题,实现脱盐羊乳清粉的自主生产,打破了国内羊乳行业脱盐乳清粉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荣获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颁发的“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蓝河乳业则通过并购掌控全球70%的绵羊D90脱盐乳清粉资源,形成从牧场到终端的闭环生产。红星美羚于2018年实现脱盐羊乳清粉国产化,采用冷链保鲜、三效浓缩等技术,确保产品新鲜度和安全性。
脱盐羊乳清粉的国产化突破,是中国乳业技术实力的体现,是中国羊乳产业由小而美走向大而强的必备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