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枕巷
当前,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比例持续攀升,肥胖率已达16.4%,超重与肥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在此背景下,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专项行动,旨在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科学体重管理正成为国家健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消费者认知也发生着质的转变。《2025年体重管理食品趋势报告》显示,70%的消费者已形成体重管理自觉意识,36%的网民自觉超重。
在政策与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体重管理食品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体重管理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53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5.8%。
6月24日,HNC健康营养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召开,营养健康评论的小伙伴同样来到现场,同众多生产商和原料商沟通交流,从行业上游洞察行业变化。而在展馆现场,我们看到,体重管理已经成为了许多工厂方的聚焦点。
在现场出现的产品和成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向:
01一:减少糖分摄入
当前,廉价高热量糖果及丰富多样的高糖食品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在如何减少糖分摄取方面,代糖是众多生产商和原料商关注的重心。
作为既能满足消费者对甜味的需求,又能减少热量摄入的典型代表,代糖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24年全球代糖市场规模达到148.2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至218.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48%。
在国内市场,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低热量食品需求的持续增长,代糖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2024年,中国代糖市场规模达22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8%。
市场上,众多食品饮料企业早已在代糖产品上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此外,一些新兴的健康食品品牌也将代糖作为核心卖点,推出了各种代糖糖果、烘焙食品等。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低热量、低糖食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同时,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代糖的口感和品质不断提升,越来越接近蔗糖的甜味,这些因素都将推动代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通过与展会现场的从业者沟通,我们了解到,消费者也开始更重视部分代糖的“天然”标签。
“这些成分的甜度通常是蔗糖的数倍,可以方便在生产中控制剂量,或是甜度虽然低于蔗糖,但热量可以忽略不计。”展会现场,一位代糖原料工厂负责人对我们介绍道。
02路径二:增强饱腹感
另一思路在于直接减少进食量。《2025年体重管理食品趋势报告》指出,43%的消费者表示已开始重视抗饥饿食物。
其中,膳食纤维是众多厂家的核心关注点。膳食纤维能提供更强饱腹感,主要因其在肠道内能吸收大量水分,膨胀后占据空间,使人产生饱腹感。此外,膳食纤维还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使血糖上升的速度减慢,从而延长饱腹感的时间。
《2024年全球及中国膳食纤维产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我国提取工艺日益成熟,膳食纤维应用领域逐步拓宽,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我国膳食纤维市场规模已超40亿元。
在此背景下,粗粮及奇亚籽、羽衣甘蓝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受到广泛关注,并被应用于各类产品设计中。全谷物加工技术(如发酵、挤压膨化)也在推动产品升级,在提升口感的同时增强饱腹感。
而在展会现场,我们也注意到新的原料技术正在逐渐投入应用,例如,本次展会上,衡美健康推出全新产品“饱芙乐®水凝胶组合物”,据悉,该产品采用的复合膳食纤维可以做到遇水速溶,并达到290倍的远超常规膳食纤维的膨胀效果,并以此为使用者带来5小时的持续饱腹感,助力健康食欲管理。
03路径三:抑制吸收
吸收类健康食品是体重管理领域的新兴方向。其中,白芸豆提取物和益生菌是代表性成分。
“白芸豆提取物”指的是“α-淀粉酶抑制剂(α-Amylase Inhibitor)”,约占白芸豆成分的0.3%~0.4%。该成分可以抑制淀粉酶的活性,当人们摄入含有白芸豆提取物的产品后,淀粉在肠道内的消化速度会减慢,最终一部分淀粉会随着代谢排出体外,从而减少淀粉的分解和吸收,减少热量的摄入。
市场上,众多营养品和食品企业开始推出白芸豆相关产品,例如仁和、Wonderlab、五个女博士、多燕瘦、绿瘦、御卡生零等。剂型也呈多样化,如万益蓝WonderLab的白芸豆阻断剂咀嚼片糖、仁和的白芸豆黑咖啡、御卡生零的白芸豆免煮米饭、五个女博士的每日亢唐营养素饮品等。
该成分市场前景广阔。2023年,万益蓝WonderLab的白芸豆压片糖果上市两年销量即超6700万片,位居天猫、京东同类目榜首。
益生菌则主要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调控食欲与能量代谢、减少脂肪沉积来发挥作用。一些特定益生菌菌株能与肠道脂肪结合,减少其吸收利用,同时促进脂肪代谢。
抑制吸收类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对于那些想要控制体重,但又难以通过饮食和运动来实现的人群来说,这类产品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随着消费者对体重管理需求的多样化,抑制吸收类产品有望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04化发展
在大健康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资本正积极涌入这一潜力赛道。天猫健康投入5亿元惠商资金布局体重管理等五大健康赛道;玛士撒拉完成2亿元B轮融资,其“控能”系列减重食品进入山姆等大型商超;传统食品巨头也在转型,如伊利、蒙牛等乳企推出针对血糖管理、肠道健康的功能性产品,并计划拓展体重管理产品线。
而在市场上新品迭出之际,一个鲜明的产品特点浮出水面:轻量化、生活化成为产品突围关键。正如一位从业者所言:“体重管理产品的竞争对手并非市场上的其他同类品牌,而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规食品。”
当前,体重管理领域的产品形态正加速向零食化、即食化、日常化靠拢。体重管理不再是苦行僧式的节食代餐,而是化身为风味咖啡、高饱腹感零食等轻松入口的形态。
这种转变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也提升了产品的口感和便捷性,让健康管理变得更轻松愉快。会场内,另一位产品负责人向我们表示:“未来的目标就是让这些功能性食品与普通食品的食用体验差异进一步缩小。”
05总结
体重管理市场在“减少糖分摄入”、“增强饱腹感”、“抑制吸收”三大核心路径上展现出的蓬勃生机,无疑勾勒出一个千亿级市场的宏伟蓝图。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不仅源于政策东风的强劲吹拂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空前觉醒,更在于技术创新不断为产品注入新的活力。然而,繁华之下,它们也各自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
代糖市场在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和企业推广的推动下不断壮大,但仍需要解决消费者对安全性的疑虑和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的瓶颈;粗粮与膳食纤维市场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增加而前景广阔,但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口感和品质,以及不断在成分上创新;抑制吸收类产品作为新兴方向,为体重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但需要解决产品效果个体差异和市场规范的问题。
“体重管理年”的启动,如同一声发令枪,引爆了蕴藏巨大潜能的健康市场。三大产品路线各显神通,但最终的“赢家”绝非某一特定路径,而是那些能够深刻洞察消费者真实需求、勇于攻克技术瓶颈、严格把控产品品质、并成功将健康理念无缝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创新者。
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秉持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用户至上的理念,方能在千亿蓝海中乘风破浪,最终让科学、有效、愉悦的体重管理方案,真正成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中触手可及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