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生意难做,从业者纷纷寻求破局,有的试图优化商品结构上架趋势品类来扭转逆势,有的则寄希望于在销售卖场之外增加适当的服务项目以提高消费者粘性,也有的选择了不断延展用户的生命周期,从“婴”到“童”、到“母”再到“全家”。
最近,在朋友圈刷到一位行业资深从业者发的一张图,他同时配文称,“把酒卖得很好的母婴店,到底是谁转化了谁?”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整个门店一分为二做起了两种生意,包括门头也是如此,一边是母婴店,一边是酒水专卖店,此外,据了解,爱婴家园的酒水业务在其总业务中占比份额不低,销量每年稳中有升。
有意思的是,上述门店的现象似乎并非个例。除了卖酒,还有不少门店做起了烟草生意,其他母婴店在结账台兜售纸巾、湿巾、棒棒糖的时候,已经有老板开辟了一块卖烟的新宝地。
我们还了解到,目前母婴店布局家庭消费的产品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横向做婴童用品的延伸,例如,从婴配粉到儿童粉到老年粉,从婴幼儿纸尿裤到成人纸尿裤,从婴幼儿营养品、孕产妇营养品到全家营养保健品;二是做家庭刚需日用品,例如,清洁消杀洗护类产品、纸品、食品等;三是顺着社区团购的大势,在销售母婴产品之余做起了瓜果蔬菜的生意。
然而,细看上面两张图,从商品陈列或门店环境上其实不难看出,这似乎更是一些传统母婴店或者是老一辈的从业者所做的一些尝试,从专营母婴店到小超市再到百货店。
在这之外,新母婴店还集中采访了几位90后网红精品母婴店代表,他们也分别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越往后店主越年轻化,宁可开酒吧、咖啡店、甜品店加母婴店可能也不会卖烟酒的“
“弄个茶歇,搞个咖啡店加母婴店,我自己一天两杯,这个钱给别人赚不如自己赚”
“如果我有时间,前面开母婴店,后面开酒吧”
诚然,传统母婴店和新母婴店经营者的思路或有不同,但本质上,做出差异化是共同追求。
有人表示,增加非传统的母婴商品和服务会为母婴店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当然,也有人声称,与时俱进地为满足顾客的需求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创造新的增长点才是当下门店经营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打破边界去经营,做成四不像。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究竟谁能转化谁”?是母婴产品转化了附加产品,还是副业战胜了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