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中童传媒记者 原野
近日,加拿大儿童护肤新品牌Rini推出的儿童保湿水凝胶面膜,在国外各大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这场争论的背后,折射出一个深层的育儿问题,护肤目标用户开始低龄化,专为儿童设计的面膜产品,究竟是科学呵护,还是又一波智商税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童记者认为,市场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将整体需求精细拆解,并为每一个细分场景创造独特价值。这正是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回顾过往,许多曾饱受争议的事物,都随着科学认知的深化逐渐被接纳。例如,婴儿辅食从单一米糊发展到精准分阶段营养配方,防晒产品也打破成人专属的传统边界,发展出专为儿童肌肤设计的低敏防护系列。
在儿童护肤领域,这一发展轨迹同样清晰可见。
01
儿童面膜品类已初具规模
为什么儿童面膜能成为细分赛道?本质上,它踩中了精细化育儿的刚需。
事实上,国内儿童护肤市场已涌现出多个专注细分需求的专业品牌,它们推出的儿童面膜产品覆盖了保湿、舒缓、晒后修复等多重功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皮肤特性进行配方优化。记者通过市场调研与电商平台数据梳理,整理出当前国内儿童面膜市场的部分品牌和产品代表,具体如下:
中童记者绘制
从品牌布局来看,儿童面膜市场已形成明显的专业化竞争格局。专业婴童护理品牌如海龟爸爸、润本、兔头妈妈、贝德美、莱索兔等纷纷布局这一细分领域。比如海龟爸爸针对干敏肌推出“小老虎面膜”,用专利植萃平衡水油;莱索兔主打“肌食同源”的银耳补水,强调“入眼无泪”的温和性;润本则靠猫咪/小熊造型的桉绒膜布,把“童趣”做成卖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品牌要么已在婴童护理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专业的皮肤科学研究经验,推动儿童面膜市场初具规模,产品差异化程度和专业度显著提升。
儿童面膜产品示意图(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再看产品形态与设计策略,儿童面膜市场呈现出鲜明的“儿童友好型”特征。当前市面主流产品虽以贴片式面膜为主,但在细节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儿童的使用体验与心理接受度,造型上采用小老虎、兔子、猫咪等孩子喜爱的动物形象,膜布颜色也特意选用童话轻系色调,通过视觉吸引力降低儿童对敷脸护理的抵触情绪。在功能宣传层面,各品牌精准把握了家长群体的核心关切,几乎所有产品都将“0添加”香精、酒精、色素)和“通过儿童化妆品小金盾认证”作为基础宣传点,以此构建安全信任基础,成为儿童面膜区别于成人产品的重要特征。
02
儿童面膜是智商税还是必需品?
那么,儿童面膜到底是不是智商税呢?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品牌方和渠道商。广东捏捏baby母婴韩艳表示,宝宝肌肤健康时无需复杂保养,但若遇晒后泛红、敏感等特殊情况,儿童面膜可作为舒缓护理的补充选择,不过不建议家长长期、频繁给宝宝使用这类产品。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儿童肌肤本身具有基础的自我调节能力,过度叠加护理步骤反而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做好基础清洁和保湿就足够了。
3-12岁儿童的面部肌肤正处于快速发育期,角质层厚度仅为成人的1/3左右,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皮脂分泌量少且锁水能力弱,对外界刺激(如紫外线、冷热变化、摩擦等)的抵抗力较低。并且儿童户外活动时间长,紫外线暴露易导致皮肤泛红、发热甚至轻微晒伤;秋冬干燥维稳场景下,环境湿度低于40%时,儿童肌肤水分流失速度加快,易出现局部脱屑、紧绷甚至皲裂。
因此,记者同样认为,儿童的皮肤既需要基础养护,也要针对特殊场景的精准防护,儿童面膜的核心价值在于场景化补充而非日常替代。例如夏季高温暴晒后的急性损伤修复,或秋冬干燥环境中的持续性保湿维稳,单靠日常清洁与基础润肤霜可能无法满足动态需求,此时专业儿童面膜可以成为科学护肤的有效补充。
不过,从一些市场销售数据来看,儿童面膜已不再是尝鲜品或营销概念,逐渐被一些新生代家长接受并纳入日常育儿清单的专业护理品类。
在京东平台,部分洗护品牌以“囤货装+场景化SKU”组合实现爆发式增长。其中,TOP3热销囤货装累计收获超150万条用户评论。值得关注的是,儿童面膜高客单价(49-99元/盒)产品占比达40%,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印证了家长对专业儿童护肤品的溢价接受度。
图片来源:截取京东优评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屈臣氏中的某款儿童面膜产品,通过京东平台即时零售渠道实现月销1000+,新生代家长在遇到孩子晒后泛红、换季干燥等突发肌肤问题时,倾向于即需即买的快速解决方案。屈臣氏依托京东的本地仓配网络,将儿童面膜这类高频应急护理产品前置到社区周边,配合“线上选购+线下急速送达”的服务模式,解决了家庭的育儿痛点,通过即时可得性增强了购买转化。
记者认为,对于母婴渠道而言,在精细化育儿成为主流的今天,儿童面膜或可成为门店连接新生代消费者的细分品类,通过专业选品化解家长安全焦虑,以童趣化陈列降低决策门槛,借场景化服务提升连带价值,增强门店吸引力和新鲜感。
因此,判断儿童面膜是否为“智商税”的关键,在于产品是否具备科学依据、实际功效与合理的应用场景。伴随市场教育的深化和消费习惯的养成,儿童面膜能否撕掉“争议新品”的标签,成为儿童洗护领域中常规品类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分享您的观点和使用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