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天,我们的南方地区,也有一丝丝凉意了,但是也别高兴的太早,周末还要回到28度的高温天气。福州每年入冬,都是反反复复几次,到11月多才会真正的进入冬天。偶尔还会“热死”在冬天里。
很多朋友进入秋天,身体就会有秋燥的反应了。我们家最近的豆浆配方也变了。主打一个滋阴润燥防便秘。话不多说,直接上配方:银耳,芋头,茯苓粉,燕麦片,一片薄姜。家里的老人小孩都可以吃。特别适合阴虚火旺的人。现在分析一下这个配方:
燕麦片:甘平能补益脾胃之气,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便秘有改善作用。我家老爸最近经常容易便秘,一吃燕麦片就很通畅。
银耳:被誉为“菌种之冠”,平民“燕窝”。滋补肺胃之阴,对于秋燥皮肤和口鼻干燥,都有很好的滋阴养颜功效。陈允斌老师特别推荐吃银耳,银耳的补虚效果特别好。我们家去年就开始经常吃银耳,对秋冬的皮肤干燥,有很大的帮助。食疗虽然慢,但是贵在坚持。
茯苓:它是“四君子汤”中的一员,能够健脾去湿气,同时还有安神的功效。我家煲汤的时候,我都会用一点。
芋头:很多关注中医养生的朋友都知道,芋头有软坚散结的作用,很多中医公众号都会推荐有结节的朋友,日常常吃芋头粉化结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了解。
茯苓 + 燕麦 + 芋头负责健脾去湿,在健脾祛湿的基础上,加入了银耳来滋阴,避免单纯的祛湿伤阴。这个豆浆配方形成了一个“培土生金”(通过补脾来益肺)的良性循环。
那么为什么要加“姜一小片”呢?
生姜的“辛温”之性,就像在脾胃这个“锅”下面点了一把小火,能够温煦中焦,醒脾开胃。它能激发脾胃的阳气,增强其运化功能,使得燕麦、茯苓、芋头的补益之力更容易被吸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推动茯苓的祛湿效果。简单地说,它让“健脾”这件事变得更高效。同时生姜还能避免银耳滋腻生湿的弊端,运用了中医“补中有泻,滋而不腻”的配伍方式。脾胃虚寒的人群,可以多加一点。如果只是单纯滋阴润燥的目的,那么就放一小片就好了。燥热的朋友,也可以不放。
好身体,是一点一点养出来的,慢即是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