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中童传媒记者 玄铠
根据《2025年情人节即时零售白皮书》,今年“情人节”相关搜索量较前一周日均增长约700%,鲜花、巧克力、美妆等礼赠品类订单量明显上涨,反映出节日消费的强劲拉动效应。与此同时,亲子消费也在持续升温——数据显示,儿童节已成为中国仅次于情人节的第二大节日消费节点,其礼品需求涵盖玩具、亲子互动产品、亲子服务等,而父亲节的消费力却不到儿童节的1/12。
两组数据结合在一起,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节日消费不再局限于情侣之间的浪漫,而是正向“家庭”与“亲子”延展。对于母婴品牌来说,这意味着情人节不只是“玫瑰与巧克力”的舞台,更是一个把“爱”转化为亲子场景消费、进而延伸为长期用户关系的机会。
为什么母婴行业不能错过情人节
01
节日的情感外溢
对年轻父母来说,情人节已经从情侣之间的浪漫延展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意表达。在门店的走访中,有店长提到,不少年轻妈妈会选择在情人节买一些象征爱的小礼物给孩子,甚至有爸爸会在节日当天为妻子准备一份母婴类实用礼品,如孕产护理或亲子出行套装。
02
母婴消费的高频与长期属性
情人节的礼品消费常常是一次性、冲动型,而母婴产品具备高频、持续购买的特征。如果品牌能够把节日营销与长期使用场景结合起来,就能把一天的节日流量转化为长期的用户关系。
03
品牌调性的温度叠加
母婴品牌本就强调爱、呵护、陪伴,与情人节的核心氛围天然契合。相比其他行业需要硬凹理由,母婴行业的品牌完全可以顺势而为,让“爱”这个关键词有更广的表达。
母婴品牌可以怎么做
01
从情侣到父母的浪漫再定义
场景化传播,不再只强调情侣送礼,而是提出“情人节,爱人更是孩子的父母”。通过短视频、门店海报,展现年轻父母之间在孩子出生后,依然保持浪漫的故事。
双重礼盒设计,比如能不能一份礼盒里同时包含给宝宝的小玩偶和给妈妈的护理产品,让爸爸一次性完成对妻子+对孩子的表达。
02
打造家庭版情人节
亲子互动活动,门店可以在情人节当天推出宝宝手工心形卡片活动,让孩子亲手为父母送出小礼物。这类活动不仅能带动到店率,还能强化门店情感陪伴的定位。
全家出行礼包,结合推车、背带、出行零食等,推出家庭出游情人节套装,满足年轻父母在节日当天带娃出门的需求。
03
借助线上内容平台引流
成分党的浪漫语言,营养品类,可以把DHA解读为爱孩子的智慧礼物,把益生菌解读为守护肠道健康的贴心陪伴。把成分变成浪漫语言,更容易在小红书、抖音获得传播。
故事营销,通过真实用户的短故事——“今年的情人节,我收到的不是花,而是老公偷偷买的产后修复精油”,强化品牌的温情属性。
04
跨界合作放大声量
花店+母婴店联名,在门店中陈列花+母婴产品的联名礼盒,让礼物更具纪念性。
咖啡馆+母婴品牌活动,打造亲子友好咖啡空间,举办小型沙龙,吸引年轻父母群体。
母婴门店能收获什么
结合中童走访的实际情况,母婴门店和品牌的日常痛点主要集中在:到店率下降、会员关系不稳、节日活动缺乏创意。情人节营销恰好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与业务形成联动:
01
会员活跃度提升
情人节活动可以设计成会员专属,门店会员到店即可领取爱心伴手礼。通过这种方式,让会员感受到“额外的被关怀”,提升复购黏性。
02
动销与节日绑定
母婴行业向来强调动销。通过情人节礼包、限时折扣、买赠活动,可以把平时动销难度大的中高端产品,用节日送礼的理由卖出去。
03
私域社群话题化
在微信社群中,借助节日话题发起互动“你收到过最特别的母婴情人节礼物是什么?”不仅能带来用户UGC内容,还能让社群氛围更轻松。
04
品牌形象升温
情人节的传播核心是情感。如果品牌在这一天能与用户产生深度共鸣,就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温度型品牌的印象。这种印象对长期竞争力的塑造,比单纯的销售数字更有价值。
三点提醒,避免走偏
01
轻节日,不重噱头
不需要把情人节炒作成大型促销,而是以小而美的活动打动人心。年轻父母更在意是否真心,而非是否便宜。
02
重情感,不轻场景
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场景,“半夜陪娃的老公,也值得在情人节收到惊喜”。让用户在真实感中产生代入,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浪漫。
03
可延展,不局限
情人节只是入口,品牌完全可以延展出母亲节、父亲节、520等全年多个节点,形成一套“家庭爱意营销日历”。
母婴品牌的情人节,不是复制鲜花与巧克力,而是把爱重新定义为“家庭中的长期守护”。在走访中,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和渠道商都提到,年轻父母期待在平凡生活中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如果母婴品牌能在情人节做到这一点,那么节日就不仅是销量的机会,更是品牌长期建设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