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看到过一个新闻,广东佛山一名6岁男孩在幼儿园体检时,被查出转氨酶升高近20倍。医生诊断后说,男孩是患上了“肝吸虫病”。
蛔虫都够受的了,怎么现在又冒出来个肝吸虫?
差不多同一时间,河南郑州也出现一名5岁的男童突然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经过医生检查,发现也是肝吸虫惹的祸!
图源:大参考
不仅两人发病的年纪相近,导致生病的罪魁祸首也是一样的——家中的砧板!
01
病从口入真不假
寄生虫可以说是儿童最常见的多发病了,严重可能会阻碍生长发育。而这些病绝大多数都是因嘴而起。
什么是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主要流行于喜食淡水鱼、虾的地区,例如珠三角地区就是高发地区,大概是因为当地有一道美食叫“鱼生”,就是将生的鱼肉片成鱼片后,蘸一些调料就直接食用。而国内的鱼生大多以河塘养殖的淡水鱼为主,往往携带大量的寄生虫。
前方预警
肝吸虫幼虫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的胆管内发育为成虫,而成虫可以有瓜子仁般的大小,想想一群虫子在你的胆管里窜来窜去...
当时男孩父母表示前段时间他们家确实处理过生鱼,但最后吃的都是熟食。
其他的感染途径
有些人不爱吃生肉觉得应该没事,但如果家里的砧板和菜刀并没有做好生熟区分,也逃不了被肝吸虫感染的风险。
刚切完生鱼肉的砧板和菜刀,又用来处理一些熟食,如果鱼肉含有肝吸虫,就很有可能通过砧板和菜刀粘在熟食上。
这里不放图了,已经受到冲击快原地升天了。
此外,吃了没全熟的鱼肉或虾肉,也是有可能感染肝吸虫的!
在不久之前,湖南长沙一位患者经常有白色绦虫从体内钻出,虫子钻出后仍在地上蠕动...
经治疗,该患者排出一条4.95米长的牛带绦虫。
感染的原因就是因为有长期食用生食制品的习惯,种类还贼多!
尽管很多人没有这种习惯,但小编还是要叨叨一句:煮熟了再吃。
醋、白酒、芥末等调料有一定抑制效果,并不能彻底杀灭病菌和寄生虫!
02
砧板其实是颗隐藏炸弹
想必不少人都有过误食 “葱蒜味西瓜” 的童年经历,那股混杂着刺鼻异味的味道,往往让人毕生难忘。这背后,很可能藏着厨房中一个被忽视的卫生死角 —— 砧板。
先做个小调查:你家厨房有几块砧板?生熟食材是否严格分开处理?然而现实数据令人忧心:超过一半的家庭,厨房中始终只用一块砧板。
砧板用得越久,表面的刀痕就越深。这些密密麻麻的缝隙,再加上厨房潮湿的环境,简直成了细菌、真菌的 “天然繁殖温床”。
有研究数据为证:
家中常用的砧板,每平方厘米竟滋生着约 200 万个细菌;
使用超过 3 个月的砧板,单位面积细菌数更是马桶盖的200 倍!
换句话说:一块常年不换、生熟混用的砧板,可能比你家厕所还要脏!
长期忽视砧板卫生,这些危害正在逼近家人健康
虽然多数微生物与人类能和平共处,但砧板上的致病菌却可能 “趁虚而入”,尤其对免疫力较弱的老人、儿童和孕妇威胁极大。
真菌污染:肉眼可见的 “隐形杀手”
有时砧板上出现的黑斑、类似青苔的黏腻物质,很可能是曲霉菌。对健康成年人而言,曲霉菌或许无害,但免疫力低下人群接触后,极易引发皮肤病、伤口感染,甚至诱发呼吸道疾病。
此外,木质砧板中还常见念珠菌,这种真菌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直接导致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
细菌污染:生肉里的 “致命威胁”
砧板上的细菌多来自生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
进入人体后,会引发剧烈腹泻、胃肠痉挛,严重时可能导致肠道出血,甚至诱发急性肾病;
沙门氏菌
是食物中毒的 “常客”,感染后轻则出现头痛、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重则可能引发抽搐、昏迷,危及生命。
看似不起眼的砧板,实则是守护家人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及时更换、生熟分开,远比事后补救更重要。
03
砧板卫生要重视
1. 生熟必须 “分家”,一块砧板真不够
看到这里,可别再图省事只用一块砧板啦!建议至少准备两块砧板,严格做到生熟分开处理 —— 这是避免细菌交叉污染的基础。
可能有人对 “生熟” 的界定模糊,这里给大家一个明确参考:
“生”:指切完后还需加热烹饪的食材,比如生肉、生鱼、未焯水的生蔬等;
“熟”:指切完后可直接入口的食物,比如凉拌菜、熟食、水果、主食等。
若条件允许,刀具也建议对应分开用;要是担心水果沾到其他食材的味道,单独备一块 “水果专属砧板” 会更贴心。
2. 别等 “烂了才换”,出现这些情况就得换
砧板的使用寿命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不同材质的耐用性不同,但只要出现以下现象,不管用了多久都得及时换:
表面刀痕过多、过深,缝隙里容易嵌油污、藏细菌;
材质变色,出现不明黑斑、霉点;
表面变得粗糙不光滑,切菜时容易掉渣。
别犹豫,该换不换,之前的清洁功夫可能都白做啦!
3. 用完别只 “冲一下”,清洁要做对这两步
日常清洁不到位,砧板再新也容易变 “细菌窝”,正确做法分两步:
第一步:每次用完及时洗 + 晾干
用流动的水把砧板表面冲洗干净(最好用软毛刷刷掉缝隙里的残渣),然后竖着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 —— 潮湿是霉菌滋生的 “帮凶”,一定要让它彻底干透。
第二步:每周定期深度消毒
高温消毒:只用开水随便冲几秒没用!建议用沸水浸泡或持续淋烫至少 30 分钟,才能有效杀灭大部分细菌;
消毒水浸泡:按说明调配消毒水,将砧板浸泡后,一定要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避免消毒水残留污染食材。
4. 选对砧板 “岗位”,不同材质各有 “擅长区”
市面上砧板材质五花八门,不是越贵越好,选对 “适配场景” 才实用,给大家整理了常见材质的适配指南:
木质菜板:适合剁肉、砍骨头(硬度够),但缺点是吸水性强,用完若没及时晾干易发霉;
塑料菜板:适合切新鲜蔬菜、水果(轻便好洗),但要注意不耐高温,别用热水烫或放洗碗机高温档;
树脂菜板:不发霉、不伤刀,适合切熟食、果蔬,日常用着省心;
竹制菜板:轻便,吸水少易风干,不易发霉,但大多是拼接款,买时要避开劣质粘合剂的 —— 若粘合剂不合格,容易开裂掉渣;
不锈钢砧板:不发霉、易清洗、不掉屑、不变形,但太硬,不适合砍剁,适合切凉菜、处理海鲜(不易留味);
谷壳麦秆砧板:安全健康,不发霉、不变色、不易掉屑,切熟食、果蔬都合适,性价比不错。
最后提醒:买砧板别贪便宜,一定要选正规商家的产品。
挑的时候多留意:纹理是否清晰自然(尤其木质、竹制),用手摸一摸表面是否光滑,试着用指甲刮一下,看看会不会掉屑 —— 这些细节能帮你避开不少劣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