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出路·新渠道大会&增长品类大会」上,母婴行业观察创始人杨德勇与登康创始人罗能才围绕《做好一件事 重塑基本盘》这一主题展开对话,并结合自身企业,分享创业历程、门店经营策略以及母婴零售未来发展方向等实战思考。以下为精彩内容:
用新思维,将人货场重做一遍
杨德勇:我与罗大哥相识近10年,他的优点很多,比如他一直很稳,而且平易近人,对待年轻人的这种持续的关注与鼓励,多年来从未变过,同时作为行业前辈给予从业者很多的温暖。罗大哥,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罗能才:我是母婴行业的一名老兵,从业33年,我一直在这儿工作生活,并坚守在这条路上。
杨德勇:从业30多年来,您对于母婴零售的理解有没有发生变化?未来可能是什么样的?
罗能才:母婴用户的需求并没有萎缩,只是购物渠道、消费场景在发生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新思维,把店重新开一遍。未来的实体店,我认为需要用新思维来经营。因为顾客本质没有变化,他的核心消费需求始终存在,只是消费场景在不断演变,所以,我们需要用新的商业模式来承接这些需求变化。在消费者定位上,登康服务的是中高端的消费群体,并把好的商品给到他们,在过去33年里不曾变过。同时,我们在商品选择上也是以顾客为导向,不是单纯的以老板想要店里卖什么产品为主。
所以,我给同行的建议是,经营门店的品类组合要在满足顾客偏好的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运营能力。在云南全品类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想要生存,我认为商品是第一位,其次是服务,像是即时零售渠道增长的就很快,今年登康也计划把即时零售板块做到上亿元规模。我们去年即时零售做了8000多万,公域获客引流增长达到50%。
在数字化方面,我们不仅做了抖音、美团等本地生活服务,还做了顺风、跑腿这样的线上对接服务。不过,想要借助数字化完全转型,这是有难度的,但我觉得要用新思维重新把“人货场”再做一遍,这是登康要做的事情。
杨德勇:罗大哥,您觉得哪些和您有竞争?如何理解这个竞争,是来自于同行或者上下游?
罗能才:首先来自我的认知,我看到30年前很残酷的竞争,现在处在第二阶段是竞争合作。第三个阶段是合作,可能像日本一样,只剩下两家,而这两家占到超90%的市场份额。当然,中国市场很大,可能会变成那样,也可能不会。
杨德勇:您觉得未来线下母婴零售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罗能才:适者生存,登康的经营模式是“商品+服务+线上”,通过多渠道、多板块并行发展战略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我认为调理型门店很好,做好它的前提是需要老板亲自上阵,调理型等新兴门店类型也是登康需要学习的。
杨德勇:竞争竞合,竞争中合作。您怎么看待渠道整合浪潮?登康又是怎么做的?
罗能才:放眼全国,我们走了12个省,12个省的店层次不齐,有的3秒钟就看完,这种不建议在那儿停留。整体来看西南的店好一些,值得进去看看。以前登康的店有点高大上,装修每平方大概2400元,现在把成本降到1100~1200元,让大家都有钱赚。
另外,我是比较看好渠道整合的,渠道抱团取暖才能有更强的议价能力。登康创立的目标是建设供应链,而不是借由供应链做批发生意。同时,为了提升自身认知,登康也会向行业优秀企业学习,比如学习团队的组织管理、做事情的思维方式等。
杨德勇:感谢罗大哥非常真诚的分享,生意的整合,还是要把店开好,而人货场本身还是要回归到提升效益,这样才有其存在的道理和价值。
创业者的战略、创新和远见
杨德勇:您在登康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面临最大的压力和挑战是什么?有没有睡不着觉的时候?
罗能才:有的。30年前被品牌方“抛弃”,当时我们出货量太少了,我是真的睡不着。那个时代是以货为主,拿到货才有话语权,但是,他们也没有看到货是不断增加的、没有减少这个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能一如既往做下来的品牌,反而成了你的护城河。
2020年,登康也曾被打在沙滩上。当时我们退步了,有点变成平台,其实背后就是自以为是,没有看到自身毛利,尤其是交税合规后毛利是26.5个点,生意亏了。所以,登康现在做代理和直供的东西,毛利涨到30个点。按照日本数字化应该做到超过35个点,你自然就会盈利。登康今年将用50个主推完成70%-75%的毛利,未来两年可能也会有85-90个主推,收益慢慢就变好了,这也是将来努力的方向。
杨德勇:罗大哥,您说的主推是定制款?
罗能才:对,只卖通货没有价值。
杨德勇:您的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和主推产品,这些通用货的占比是怎么样?
罗能才:去年主推产品的占比为25%,今年预计要占到50%。
杨德勇:主推产品虽然占比不高,但是利润空间大。
罗能才:是的,这个没有毛利自己都养活不了,不要说为顾客服务,自己都活不了。
杨德勇:如何才能有资格拿定制和主推产品?给从业者的建议是什么?
罗能才:提高自己认知,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杨德勇:您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是什么?
罗能才:我觉得很简单,寻找价值观、发展战略趋同的合作方。更为关注的是这个企业的领头人行不行,是否有远大理想以及实干的精神。
杨德勇:成功运营平台化企业,创业者首要具备的品质便是有一颗“利他之心”,这也是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商业伙伴的关键要素。
杨德勇:作为公司的创业人,您会不会焦虑?
罗能才:焦虑是肯定有的,但作为领导者,核心要做的就是把握好企业的前进方向,在此过程中我的心态也在变得越来越从容。
杨德勇:我们将这段行业沉淀归结为成长,经历很多事情,不断的迭代成长,并始终保有直面挑战的勇气。
杨德勇:创业多年,您如何保持这种热情?
罗能才:干不动的时候,你得让位,你要相信年轻人比我们更好,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眼界与我们当年相比可能不同,我充当的角色只能说“大坑”不要跳,“中小坑”跳一跳,可以让你成长的更快,也不是坏事。
杨德勇:我特别理解,到了一定的年纪,其实可以放手让团队去做,未来永远属于年轻人,这句话永远是对的。
杨德勇:创业多年,您觉得什么带给你的满足感是最大的?
罗能才:没有满足感。当初是为了生存才来到这个行业,因为从工厂出来,眼前没有出路,你需要闯一条生路来赚钱。我记得当年一年做了16万,挣了2万,激动得手都是抖的。创业多年,渐渐变成一群人共同的事业,并且那么多的股东相信你。目前登康已经有几十个人退休了,但我又返聘了那些优秀的人,同时公司一年交2600万的税,对国家有交代,对员工有交代,对家庭也有交代,这是我做的一点事情。
杨德勇:您是一个偏保守的人,还是偏激进的人?
罗能才:有时候保守,有时候激进一些,保守偏多一些。
杨德勇:如果说我们回首过去,从现在去展望未来。用一句话送给我们在场的朋友,您觉得哪句话最能表达您的期待?
罗能才:我差不多可以退休了,如果有孙子我就抱孙子去了,我觉得可以交给年轻人了,这是真实的想法。
杨德勇:大家看到这个行业的从业者,要相信前辈的心胸和格局。我们提起“长期主义”这个关键词,它有时候代表了价值观,告诉我们做事情要看得长远一些。它有时候也代表了工作中的一种方法论,指导大家工作不要只顾着眼前的利益,要讲究方式方法。
同时,罗大哥深耕行业30多年,值得大家学习。今天我们也非常荣幸和罗大哥进行互动和交流,让大家感受到很多不同的方面,希望未来有机会继续带领着行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