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母婴行业,可以说是难上加难的,虽然官方公布的1062万出生人口,其下滑138万的数量并没有2020年下滑的 265万那么大,但身处行业最前线的全国母婴店经受的煎熬却比2020年还要严重,这种煎熬到2022年的今天仍旧在持续恶化。
过去一两年,全国各地关闭了很多母婴门店,有单体门店的退出,也有连锁门店的数量削减,从总量上来讲,关店的比例应该至少在25%以上,也就是4家里面至少关掉了1家。
2022的5月了,疫情仍旧在肆虐,消费大形势也相当严峻,放 开三孩后的生育率更是毫无起色,此情此景势必给咱们母婴从 业者提出了一个灵魂拷问:到底该不该退出母婴行业?
今天我 们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到一部分相信我们的老板,毕竟《中婴商情》在过去十几年来一次又一次准确地预判了行业的走势与发展。
任何一个行业,无论他是红火还是低迷,一定会有退出者,母婴行业20多年的历史上一直也上演着进进出出的剧目。
《中婴商情》从业15年,见过了很多你进我出的桥段,从上市公司做母婴产品的铩羽而归,到曾经的区域连锁店排头兵销声匿迹, 再到某些从业者个人的黯然退出。
我们见过的失败案例,几乎可以说是全行业最丰富的,由此我们认为符合以下几条的老板,退出母婴行业其实也是好的选择。
第一条:认知有短板的老板—止损退出:从2019年开始母婴行业的难度系数在持续地提高,到2022年的今天已经是极高难度,对从业者底层认知和经营能力的要求大幅提高。
在当前这种严峻形势下,一部分长时间经营艰难的老板如果能够主动退出,及时止损,这绝对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毕竟母婴行业的困境在短期之内难以改善。
什么叫认知短板呢?
举个例子,前阵子的315晚会后不久,就立刻出了一个名字叫“315曝光的不合格母婴用品黑名单”的视频,这种明显是蹭流量瞎编的虚假内容,还有老板到处转发。就算是没看 315晚会,也可以去花一分钟搜索核实一下。
这个小事非常能说明某些老板的 思维是存在明显的短板和硬伤的,就是对事物的辨识意识和辨识能力太差了。
所以他无法辨识到消费者变化,更无法辨识到行业转型,所以导致经营艰难,这都是必然的结果。
一个人永远也赚不到自己认知之外的钱,这句话我相信 90%的老板都听过,但能接受自己有认知欠缺的老板肯定不到10%。
扎心的事实是我们每个人的认知和思维确实是有差距的,这是自然规律和客观事实。
第二条:频繁跟风的老板—亏损退出:从O2O和微商, 到社区团购再到直播带货,这些风潮一次次席卷了母婴行业,每一次都有些老板前赴后继地冲上去,想要成为“风口上的猪”。
2020年某南方地级市的连锁店,砍掉了一多半门店,大搞直播,他的完美理想是直播为主,门店为辅,轻松赚钱,结果短短几个月只留下一地鸡毛。
纵观这些年屡屡跟风的老板,大部分都是经营不善的母婴店,妄想靠这些潮流翻身大卖,其实每一次跟风都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到最后都亏得底儿掉。
所以这些老板退出母婴行业,虽然是被迫的,但我们认为也是应该的,至少别把自己亏成发不了员工工资,也结不了供应商货款的老赖。
第三条:自我膨胀的老板—不认怂则退出:2008年之前入行的很多老板,吃到了行业大红利,确实涌现了一批风云人物,也导致了一些老板的极度膨胀。
曾经有一家大连锁,位列本省头牌,高峰时30多家直营店,但这位老板现在已经退出了行业,也成为了失信人。
有一个事情能说明他曾经有多膨胀, 据说他参加品牌商会议,都必须要用自带的酒杯喝酒。
这个故事,提醒了当下一些老板,无论你曾经多辉煌,在当前行业下行期,千万别为了自己的虚荣心硬挺规模和排场,给现实认个怂,该关店就关店,该下沉就下沉。
否则,退出是必然的结局
《中婴商情》坚信母婴行业一定是有未来的,但对于一部分老板来说,也许现在退出这个行业,可以完美地诠释那句话:
有一种前进叫撤退。所以不恋过往,昂首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