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婴童网
招商
品牌
商机
展会
产品
企业
资讯
专题
视频
店铺
开店
经销商
婴童网首页 > 母婴资讯 > 质量安全 > 正文
高原之宝、加比力等7家奶粉企业检测问题多 食品安全仍堪忧
2016年12月16日 11:43来源于:消费日曝
分享:

新年不好过!又有7家奶粉企业在国家食药局的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中被检查出生产许可条件保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缺陷!

这些企业分别是加比力、高原之宝、宁夏恒大乳业、临夏燎原乳业、甘南藏族自治州燎原乳业、力维康优贝乳业、雅泰乳业。

加比力、高原之宝、临夏燎原等企业曾经上黑榜,在国家食药局的历次检测中产品存在问题。

《消费日曝》了解,这些企业大都存在生产许可条件保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缺陷。说白了这些企业生产厂房清洁度、生产车间清洁规范度、生产可持续许可方面都存在问题。

12月15日晚间,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为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监管,查找企业生产规范体系问题,防范食品安全风险,2016年6月到8月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工作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以下简称《细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 2379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等规范性文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对上述7家公司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条件保持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等进行了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

这次检测再次说明中小企业做奶粉存在的风险就是很大,即使进入国家队的高原之宝也是滥竽充数。小企业做奶粉最开始就是存在投机,从原辅料把关,生产车间、生产线规范标准,产品质量检测、原辅料检测都存在很大问题。虽然说有一些企业产品没问题,但是该企业的生产车间不符合国家要求的GMP认证。

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在生产厂房和设备上没钱投入,难以符合国家要求,生产车间质量和环境把控能力非常欠缺,原辅料检测存在问题,而且原辅料、成品检测存在造假;检验检测能力有限,缺少很强的自检能力。

中国的奶粉产能已经非常庞大,是时候清除一些能力有限又时不时对国产奶粉拖后腿的企业和品牌了。如果这样的企业不赶快退出,未来还会有不少隐患。

湖南加比力多次上黑榜,曾经叫板国家局:生产场所、设备设施不符合持续保持生产许可,生产环节存在管理混乱,DHA、维生素K1检验能力不足

一、部分生产场所、设备设施不符合持续保持生产许可条件

(一)搅拌罐底部的软管线内残余白色粉末,软管与搅拌罐相连不相通。

(二)生产车间放置的氮气、压缩空气罐未进行标识;外包装区域放置的小型封罐机及传输带未进行。标识

(三)生物素检验设备故障无法使用;缺少微生物检验必备的均质设备。

(五)研发室只有一台恒温恒湿培养箱和一台小型干混机,无法满足产品保质期、营养和安全评价等研究。

二、部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子怡慧智”系列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日期20140722)、“子怡慧健”系列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日期20140811)的产品名称与对应入库单及调拨单中记录名称不一致。

(三)包装罐取样后未重新进行有效密封,剩余包装罐存在受污染隐患。

(五)臭氧消毒实际操作程序与企业制定的操作规程不一致。

(六)关键控制点设置不合理,缺少进料、包装关键控制点技术要求;脱包工序未建立操作规程。

(七)消毒水配制记录仅登记配制使用总量,缺少品种名称、浓度等信息。

(八)2016年5月6日的出库单与原辅料领退料使用记录表中全脂乳粉批号信息不一致。

(九)检验实际使用三聚氰胺检测柱650支,根据产量计算需要三聚氰胺检测柱773支,实际使用量小于需求数量;未能提供微生物试剂缓冲蛋白胨水采购凭证,采购量与实际使用量不符,实验室负责人称是采用非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方法进行检验,但未能提供相关比对或者验证的材料。

(十)个别批次产品未能提供维生素K1检验原始谱图;微生物原始记录中缺少培养时间;原料植物油脂肪粉检测原始记录中缺少称量的恒重值数据,蛋白质项目计算公式错误,水分项目检测方法标准号书写错误;过程检验记录缺少检验人员签字。

(十一)电子信息记录系统未按企业内部文件《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要求记录原辅料验收、杀菌、配料、干混等信息。

三、部分项目检验能力不足

现场检验能力考核显示,DHA、维生素K1检验能力不足。不符合GB 23790—2010中10.1条款关于检验能力的要求。

高原之宝曾入国家队,水平有限拖后腿:生产车间不符合GMP认证竟然发现苍蝇,奶粉生产流程混乱,检测能力有限

一、部分生产场所、设备设施未持续保持生产许可条件

(一)配料间的更衣室、洗手消毒室人流走向不合理,操作人员未经洗手消毒室即可进入配料间进行操作。

(二)浓缩处理间和喷雾干燥间采用开窗自然进气和排气扇排风的进排气方式,外界空气未经过滤或净化直接进入准清洁作业区。

(三)浓缩处理间内发现少量苍蝇。

(四)预处理车间的地面排水沟坡度设计不合理,排水沟内存有积水;更衣室洗手池排水管、前处理车间个别排水口无水封装置;流化床接粉间的排水口未采取密封措施。

(五)罐装包装机和单列充填包装机配套的乳粉输送设备不是密闭连续输送设备。

(六)前处理车间、CIP车间中部分设备与地面、墙壁的间距过小;灌装间的罐装包装线未设置操作人员通道。

(八)未能提供pH计、风速测试仪、温湿度计的计量检定或校准证明。

(九)半成品大包粉进入灌装间时未使用隧道杀菌设备对外包装进行清洁、消毒。

(十一)2015年扩建成品库和包材库,2016年新增1台单列充填包装机和1台自动投勺机,未及时提出生产许可变更申请。

二、部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未能提供脱盐乳清粉(生产日期20141012)的水分、蛋白质、灰分和乳糖的检验原始记录。

(二)生产过程中使用自制氮气,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

(三)直接接触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直投式塑料勺内包装袋未有效密封。

(四)未如实填写生产记录中“领料量”一栏;未准确记录清塔粉、头尾粉、落地粉以及不合格品等物料的种类、数量;20160523、20160524批次产品的生产记录中喷雾(喷粉)操作时间记录不真实。

(五)未能提供2015年度清洁作业区空气质量(动态)检测报告。

(六)2016年6月7日对清洁作业区的沙门氏菌、阪崎肠杆菌进行监测的原始记录信息不完整,不同菌种的取样方法、取样时间、培养方式、培养时间等信息缺失。

(七)2016年4月30日前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以半成品大包粉的全项目检验结果作为产品出厂检验结果;4批次产品(批号20151106、20151109、20151110、20141106)无完整的出厂检验报告,仅有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

(八)2016年4月30日前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留样不规范,无法满足水分、部分营养成分、微生物、标签标识等项目的复检要求。

(九)进行全项目检验能力比对验证时,部分比对验证项目的检验数据相对偏差较大,但未能提供相应纠正措施及措施效果评价记录。

(十)蛋白质、脂肪、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M1、5种抗生素(氟喹诺酮类、磺胺类、氯霉素、β-内酰胺类与四环素类)、叶酸、生物素、维生素B12等项目采用快速检测方法,但未能提供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方法进行比对或者验证的材料。

(十二)电子信息记录系统中缺少原辅料验收的电子信息记录。

三、部分项目检验能力不足

现场检验能力考核显示,三聚氰胺和黄曲霉毒素M1检验能力不足。

宁夏恒大:生产车间不合格,金装三能婴儿奶粉出厂检验记录维生素A、牛磺酸等项目存在造假的嫌疑

一、部分生产场所、设备设施未持续保持生产许可条件

(一)清洁作业区更衣室中洗手的潮湿区域与更衣的干燥区域未有效隔离;接粉间有未完全封闭的门,门与墙体夹层处有污浊物;大包装产品出口与清洁作业区直接连通;包材消毒间无回风口,空气直接流向清洁作业区。

(二)清洁作业区部分地面、墙角有灰尘;清洁作业区房间存放与现场生产不相关的杂物;准清洁作业区部分灯管无灯罩。

(三)液相色谱仪数量不能满足检验需要,缺少维生素D检验制备用正相色谱;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检验室天平、马弗炉及标准滴定管缺少计量检定或校准证明;超净工作台内风机无法运行,无紫外灯和照明灯。

消费日曝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浙B2-20110190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