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孕产期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生病,这不仅对孕产妇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同时也会威胁到胎儿的健康。尤其是乙肝这类传染性强的疾病,更需要及早的治疗与预防。
乙型肝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并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传播途径有血液、母婴、性接触、日常生活接触等。目前通辽地区孕期妇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约占4%,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率约60-70%,若不进行阻断治疗,每年大约有1000多个婴儿因母婴传播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为避免将乙肝传染给下一代,感染乙肝病毒的孕产妇应及时进行阻断治疗。
母婴阻断技术包括孕期指导与管理、宫内胎儿保护、胎儿分娩保护。
孕前管理:实施孕前体检,如在体检中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必须检查肝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肝功异常者或病毒复制较活跃,应积极治疗,建议推迟怀孕。
孕期管理: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建立病历档案,孕期检查肝功、乙肝五项、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肝脏彩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于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应早期做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孕期母婴阻断计划。因为有2.5%的乙肝病毒感染孕妇会发生宫内感染,原因主要是孕期血中病毒载量高,所以孕期抗病毒治疗对于预防乙肝母婴垂直传播是非常必要的,实施孕期抗病毒治疗期间需严密监测产妇及胎儿,所以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替比夫啶或替诺福韦酯。
分娩管理:严格消毒隔离,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缩短产程,防止滞产,避免产伤,正确进行脐带结扎,采取胎儿保护措施,减少胎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新生儿处理:新生儿出生后即经股静脉采血化验乙肝五项(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及乙肝病毒载量(即hbv-dna),制定个体化的乙肝母婴阻断方案;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常规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并于1月龄、6月龄时按计划免疫规范注射乙肝疫苗。对于可疑宫内感染的新生儿,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加强免疫注射。所有新生儿于一周岁时采血化验乙肝五项及乙肝病毒载量,判断乙肝母婴阻断效果及新生儿体内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必要时进行乙肝疫苗再注射,以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
通过连续的、动态的对感染乙肝病毒的孕产妇治疗管理,可以让乙肝患者生出健康的宝宝。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远离乙肝,健康成长,育龄乙肝病毒感染的准妈妈们,应及时采用正确的乙肝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治疗,给我们下一代一个健康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