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儿童性侵犯的案件不绝于耳,我们应倾尽所能不要让幼小的孩子再受伤害。新闻上说:新洲女童小文(化名)突然阴部溃烂,经常大便失禁,母亲何某(化姓)怀疑女儿遭性侵,之后未依法报警,也未采取有效救治措施,反而在长达三年的时间内,反复多次对女儿粗暴打骂、体罚。最终,遍体鳞伤、年仅9岁女孩小文不治身亡。
小文的父亲(鲁先生)说,2011年之前,何某每天会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经常在头上扎很多个小辫子。小文的奶奶江某(化姓)曾在庭审证实过这一点。孩子有了坏习惯她也打,但那是一般大人正常教育伢的程度。
一切转变源于2011年上半年的一次意外。在外打工的鲁先生接到妻子电话,说她怀疑小文遭到了性侵。何某告诉他,放学回家后,她发现小文的外生殖器红肿,有外伤,小文曾指出过一个嫌疑人。“女儿跟她妈把一些‘动作’说得很细。”鲁先生说,何某曾为此去找人扯过皮,但对方却反咬一口,“孩子当时才6岁,在农村是件很丑的事,怕对孩子影响不好就没报警,后来不了了之”。
作为家长如何预防孩子被性侵呢?
故事中的何某怀疑小文被性侵,但多次询问小文后均未问明具体情况。何某在发现小文可能被性侵之后,既未报警,又未对小文进行及时有效的医治,导致其阴部溃烂,阴道后壁部分缺损,经常性大便失禁。出现上述情况后,何某未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未采取有效救治措施,反而对小文粗暴打骂、体罚。出于对母亲打骂的惧怕,小文在大便失禁弄脏衣裤之后,将脏衣服藏在干净衣服中,将脏床单藏在衣柜顶上,而这些行为又招致何某更严厉的体罚、虐待。
作为家长来说,给予陪伴和支持,对于孩子闯过难关、避免以后留下阴影非常重要,应不断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许多家长对“性”这个字可能难以启齿,要解释“性侵犯”更是难上加难。其实,只要将一些行为“具体化”,孩子就能较好地明白这个概念了。
比如,可以用秘密接触这个概念代表“性侵犯”。因为大部分人在对孩子进行性侵犯时,都会警告孩子要保守这个秘密。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想与他们“秘密接触”,就应该直接拒绝,同时立即告诉父母。
许多家长都认为让别人亲自己的孩子没什么大问题,其实这也是个大问题!不管如何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不喜欢,就应该立即拒绝。这也是一个教育机会,可以告诉孩子,只要你不喜欢别人碰你或亲你,别人就不能这么做。如果父母总是告诉孩子,别人做出这种亲昵的动作都是因为喜欢他们,那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丧失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中国家长在照料孩子时,多注重孩子的吃喝拉撒学习考级,很少留意对孩子进行安全常识的教育。一旦发生性侵事件,又慌了神,或自怨自艾、忍气吞声,或厌恶嫌弃,粗暴打骂,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告诉孩子,如果有人对自己有如下行为,是不对的:
1把孩子带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叫孩子脱下衣服或裤子,摸孩子的胸部或生殖器;
2让孩子摸对方身体的某个地方(胸部、生殖器),或让孩子看他的裸体或隐私部位;
3带孩子看有很多成人裸体镜头的电影或者视频;
4用他身体的某个部位(生殖器或者嘴巴)接触孩子身体的隐私部位;
5在公交车、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摸孩子身体隐私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