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奶粉利润空间收窄、日益承担“引流”角色的当下,越来越多渠道将营养品视为重要的利润补充,甚至将其全力打造为第二增长曲线。
然而,具体到选品环节,许多渠道商却犯了难:产品同质化严重,品质标准不一,格局高度分散......有渠道商直言:“现在营养品选品,全凭感觉!”
那渠道究竟该如何选择营养品?婴童智库萃取了渠道实战智慧,提炼出营养品选品4大关键!
一选品类
多元布局,聚焦精耕
至今,营养品市场尚未赛出一批领军品牌,这制约了品类的发展,也使得渠道在选品时深陷“无从选取”的困境。
但回归本质,渠道选品的核心在于深度洞察并精准覆盖用户需求。正如昂橙母婴创始人杨亚琼所言:“门店应该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去进行品类选择,对于免疫、消化、长高等用户关注度高的品类,都应布局,系统性地满足用户改善或预防相关问题的需求。”因此,品类布局必须紧跟用户心智,覆盖核心需求。
同时,渠道选品时,应优先选择具备核心品类的品牌,其资源更集中、市场穿透力更强。企鹅宝贝创始人戴国全表示:“若品牌产品线看似‘全面’,却缺乏突出的核心品类,我们会认为它不太聚焦,很难做好。”江西豆豆母婴创始人张晋滔也表示,选品时不仅关注品牌产品线丰富,也注重品牌是否具备核心品类。
此外,渠道还应平衡价格带的组合,通过内部产品组合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与价值诉求。华恩婴贝儿董事长贾俊勇表示,婴贝儿就将营养品按功能分成几类,在每一类里面形成了高中低价格带的互补,把流量品与高毛利商品做结合,多维度满足消费者需求。
二选品牌
长期沉淀,专业突出
壹营养总经理赵辛磊早前透露:“门店要想做好营养品,首先是选品。并且不是选品类,而是选品牌。”但目前的营养品市场,真正能被消费者广泛认可的品牌仍凤毛麟角,这也导致渠道在选品时易陷入迷茫。
面对这一挑战,不少渠道商已形成清晰的选品共识,优先选择具有强品牌背书的产品。如江西豆豆母婴创始人张晋滔表示,倾向于引入由大企业、大品牌延伸的产品、或已在市场形成热度势能的品牌。南国宝宝创始人刘江文进一步道破本质:“当营养品产品趋于同质化时,门店的选品逻辑就需升级为‘选合适的品牌’”。
如今,营养品行业正处于品牌格局成型的关键期,不少品牌已在细分领域拿下销量第一的优势。有渠道表示:“这种第三方认证的细品品类第一,如果是真实数据,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口碑宣传,消费者的接受度会更高。”
如今,营养品市场高度分散,建议渠道优先选品牌,再去选产品。正如有渠道商表示:“做营养品的企业,益生菌、DHA、乳铁蛋白等几个细分品类肯定是要做的,可以优先考虑选品牌,再选其旗下的核心品类。”
三选品质
安全为基,效果为要
再来看,面对品牌格局高度分散的营养品市场,渠道做营养品的核心难题就是“把握不准品质”。有渠道表示:“有些营养品的确是有效的,但有些产品就会涉及虚假宣传,在市面上找准具备可信度的产品很难。”
目前一些优秀的渠道商在选品时,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品质评估标准。例如,昂橙母婴创始人杨亚琼表示,在选品时会格外考虑公司背景、生产原料及品的差异化;南国宝宝创始人刘江文更是提出了“四不进”原则:不实地考察的产品不进、不亲自试用的产品不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进、非正规渠道的产品不进。
面对繁杂的市场,渠道商要选对品、选好品,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化的品质评估标准,将决策依据从“哪个利润高”转向“哪个品质更好”,才能更高效从鱼龙混杂的市场中筛选出真正值得信赖的产品和品牌。
四选服务
团队给力,高效赋能
尽管门店都想卖好营养品,但营养品是专业壁垒相对较高的品类,不同品类间差异巨大,对店员的专业知识、客户运营能力等要求很高,十分依赖品牌的专业赋能及动销支持。
对此,多位渠道商表示,品牌方能否提供专业服务能力是其选品的重要衡量标准。如江西豆豆母婴创始人张晋滔表示:“营养品具有特殊性,希望品牌方能共同投入市场教育与消费者培育,而非仅提供产品。”河南母爱e百负责人刘斌还强调,其选品时十分关注品牌是否具备专业的营销团队。昂橙母婴创始人杨亚琼更直言:“一个好的品牌也需要一个好的运营方式。对门店来讲,产品卖出去才是利润。 ”
可以说,很多营养品品牌之所以能得到渠道的认可和选择,正是因为其在消费者教育、员工培训、客户运营等方面具备系统化赋能。因此,渠道选品也需着重考虑其赋能程度与专业服务力。正如童年故事董事长王红志始终坚持:“营养品是重服务的品类,品牌要提供专业、动销等方面的解决方案。”
总之,正确的选择,远比盲目努力更重要。唯有选到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渠道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甚至挖掘新增量,以构建周期之下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