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elly
母婴行业无小事,婴幼儿的早期健康发展更是关乎未来,而过敏问题正是该领域不可忽视的关键社会议题。据《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一项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显示,重庆、珠海、杭州3个城市2岁以下儿童食物过敏检出率为5.8%~7.3%[1]。其中,牛奶蛋白是3岁以下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这一数据背后,不仅直指千万家庭的喂养焦虑,更折射出母婴产业在过敏预防、营养干预等领域的责任与挑战。
9月21日,伴随第十七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在北京的召开,母婴产业迎来一场聚焦过敏预防及营养管理解决方案的专业盛宴——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雀巢营养科学院支持的2025雀巢婴儿营养国际研讨会同期举办。本次研讨会汇聚国内外多位权威专家,深度聚焦前沿研发成果、破解过敏高风险宝宝喂养中的实操痛点,以临床价值锚定实践方向,以科学方法开展配方验证,最终共同明确了行业未来发展新路径。
婴童过敏预防新突破:
降阶方案的指南共识与临床验证
随着中国当代营养研究的深入与普及,新生代父母的营养干预理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过敏与其他疾病存在本质差异,尤其对中重度患者与儿童青少年而言,过敏本身很难彻底治愈,但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如果能在生命早期通过科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建立免疫耐受,便可能从源头降低过敏发生风险,这一作用机制不仅让众多敏宝家庭看到了希望,更推动产业从治疗端向预防端加速布局。
在大会上,香港中文大学黄永坚教授以《婴儿食物过敏诊断与管理的国际共识及新趋势》为主题进行分享,以欧美、亚洲各地数据统计强调婴童食物过敏的严重性,并梳理婴儿食物过敏与管理策略的演变过程。他直言,在众多现有研究方案中,药物治疗明显存在局限性,不仅治疗费用高昂、需频繁给药,且疗效持续时间短、无法根治过敏问题。就食物治疗而言,尽管早期调整饮食以及环境接触的方式,对降低后续食物过敏风险至关重要,但也需要足够专业有效的产品予以支撑。譬如在GINI研究结果中,深度水解配方奶粉(eHF)未显示出明确的预防效果,部分水解配方奶粉(pHF)则可降低青春期后哮喘患病率。
当部分水解奶粉(pHF)对过敏预防的积极作用得到验证,相关治疗方案也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2023年,ESPGHAN与EAACI发布的最新指南更是共同提出了牛奶蛋白过敏管理的新策略,明确指出,对于非IgE介导的轻中度CMPA患儿,在症状缓解后,可以考虑使用部分水解配方(pHF)作为“降阶”治疗的选择之一,以帮助诱导口服耐受,而不是长期使用深度水解配方(eHF)或直接换回普通配方。黄永坚教授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正面临食物过敏发病率上升的挑战。未来食物过敏管理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
在国际指南的引导下,如何将共识转化为具体实践也是整个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比利时布鲁塞尔儿童健康中心Yvan Vandenplas教授带来的跨国调查研究,揭示了部分地区在牛奶蛋白过敏管理中的实践差异和共识。据悉,该研究覆盖中东和中国135个城市的600位医疗专业人士。从结论来看,虽然各地区在初始治疗方案选择上存在差异,但在降阶管理策略上正形成共识。其中,有77%的医疗专业人士建议在重新引入完整牛奶蛋白(CMP)前先采用 pHF-W 降阶方案。与此同时,专业人士普遍认可部分水解配方在症状控制后的过渡作用。
“这些年来,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发生率的显著上升,给食物过敏患儿及整个家庭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公众对于过敏的认知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认知不足导致喂养困难,二是认知“过度”放大了家长的喂养焦虑。因此我们在注重日常科普宣传的同时,也希望能通过各种临床研究与研究数据,帮助公众提高对于婴童过敏的认知。”在大会上,邵洁教授阐述了当下中国家庭对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情况的焦虑,同时也呼吁行业内更多价值研究成果的出现。
科研成果落地实践:
雀巢以“临床研究+技术创新”
筑牢敏宝营养防线
婴幼儿过敏营养干预研究绝非纸上谈兵,核心在于将实验室中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真实有效的产品解决方案,先通过严谨的临床实证验证其有效性,再落地为贴合婴幼儿需求的相关产品。这不仅对企业的科研深度提出考验,更对其“从基础研究到产品落地”的全链路转化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为此,雀巢基于行业共识与研究基础,采用了更严谨的科学设计方法。雀巢资深临床试验设计顾问Nicholas Hays博士的大会报告中,便分享了一组关于特应性皮炎(AD)的随机对照试验,作为儿童最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AD通常在出生后一年内发病。AD发生后,儿童可能会接连出现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症状,而皮肤屏障受损正是AD的显著特征。基于此,研究针对部分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对婴儿的特应性皮炎发生情况、皮肤屏障功能、生长和胃肠耐受性的影响进行了临床验证。研究发现,使用部分水解乳清蛋白的婴儿组,其特应性皮炎发生风险降低35%,皮肤屏障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也为“皮肤-肠道轴”在过敏预防中的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部分水解配方都同样有效,不同低敏配方(HA)效果往往有着显著差异性。在雀巢欧洲区医学总监Mike Possner博士的分享中,从机制层面阐释了部分水解蛋白配方的原理:通过精准控制水解过程,在降低致敏性的同时保留免疫调节活性,模拟母乳的耐受诱导机制。因此,一旦水解过程切割位点不当,就可能产生仍具有高抗原性的肽段,导致低敏配方产品无法有效预防过敏。可见,水解工艺的精准性是部分水解蛋白是否可以有效降低过敏性疾病发生风险的关键,这也是当前部分水解蛋白领域的技术制高点。
作为婴儿营养领域的专家,雀巢在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研究领域经验可谓深厚,雀巢的专利水解工艺不仅在技术创新层面具有突破意义,更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研究获得了实证支持。大型临床研究GINI证实,雀巢部分水解蛋白配方能降低高风险婴儿患特应性皮炎风险达51%,且效果持续至20年。在由德国政府开展的大型临床试验中,雀巢的过敏预防“含金量”更是得到进一步证实。雀巢婴儿营养业务单位中国大陆首席医务官杨燕涛表示:“1980年起,雀巢始终引领全球水解蛋白技术的发展。在过敏预防领域,我们不仅追求技术创新,更注重构建完整的科学证据体系。通过长期、大型的临床研究,我们验证了特定营养干预策略对婴幼儿健康的长期益处,这些研究成果也为全球相关指南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体现了我们对科学循证的坚持和对婴幼儿健康未来的承诺。”
结语
从行业价值维度审视,此次研讨会的意义远超单一企业的成果分享。在婴幼儿过敏营养干预领域,长期存在科研与需求脱节、标准与实践断层的行业痛点,而雀巢此次研讨会的价值,恰恰在于以系统性行动破解这些痛点,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个体到行业的多维示范:
其一,为产业搭建了“国际科研资源+国内临床需求”的对话桥梁,让全球前沿的过敏干预理论与中国婴幼儿的营养需求、喂养场景精准对接。促进学术交流的同时,雀巢营养科学院还持续携手中国顶尖大学与研究机构,为当代年轻医生提供继续教育项目。
其二,以企业力量推动行业从“过敏研究碎片化”向“科学验证标准化”转型,明确产品需经临床数据支撑方向的同时,为行业树立了“科研不空谈、成果可落地”的标杆。
其三,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母婴行业的责任担当,通过专家共识凝聚行业合力,将“敏宝健康”从单一企业的产品课题,升维为全行业共同守护的民生议题,最终让科学喂养的红利真正惠及千万中国过敏儿童家庭,为婴幼儿健康成长筑牢营养防线。
[1]陈静,廖艳,张红忠,等.三城市两岁以下儿童食物过敏现状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1):59.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