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65号洲际公路从芝加哥往东南行驶70公里左右,就来到美国中西部的中心地带,这里座落着世界规模最大奶牛养殖场之一的橡树农场(Fair Oaks)。
橡树农场成立于1999年,由11家家庭农场组成,每家农场约有3000多头奶牛。农场整个占地面积共3万英亩(约18.2万亩),业务包含从牧草种植、饲料配制到奶牛生育,喂养,原奶生产和加工,牛粪利用、产品配送和零售等的各个环节,目前每年生产、销售超过60亿磅牛奶(1磅=0.4535924公斤,约合27.22亿公斤)。
在橡树农场,笔者发现了美国奶牛养殖场的一些新动向和新技术应用,对我国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也许有借鉴意义。
※全有机和可追溯
走进农场,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一望无际的玉米、苜蓿和大豆田野及绿油油的草地,田野中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原奶收集加工单元(Darily unit)。信步走进一片玉米田,每块田都有着美国农业部的有机认证标志。
曾在农场工作过,现为Newtrient公司首席运营官的马克·斯托曼(Mark Stoermann)告诉笔者,每个原奶收集加工单元都要有足够的草地和玉米、大豆田,才能满足奶牛所需的营养。农场严格按照美国的有机标准种植,同时,农场一直在探索运用新技术来种植。
比如首先用GPS定位技术来进行草场和玉米的施肥,以确保每块田地上的草和玉米都有足够营养,都能成为合格的奶牛食物,同时不破坏土地。除GPS技术外,还运用生物技术进行除虫,同时定期收集有关玉米及草地的成长数据和营养分布数据。而对于奶牛常用的豆粕饲料,农场按照不同时期奶牛所需的营养来进行配制。
“我们所有的草、玉米和豆粕的原料,都能够很清楚地通过扫描二维码查到来源,让消费者从最初的源头就开始了解到我们的牛奶来自哪里,从而可以绝对放心地使用我们的产品。”马克·斯托曼Mark Stoermann如是说。
※科学喂养加精细管理
从田野走进一间喂养仓棚,你会发现仓棚中间是一条可通过大卡车的通道,两边栅栏里站满了荷兰黑白大花奶牛,走进棚中间,虽然时值夏天,并不感觉到炎热,也闻不到恶臭味。两边安装的大风扇确保了仓棚内的通风和温度,同时还会间隔一段时间喷水给奶牛降温,确保奶牛舒适。
在橡树农场,每个喂养仓棚均为1312英尺(约400米)长,每个奶牛耳朵上都有一个小芯片,通过监测这些芯片,管理人员能够随时发现每头奶牛的进食状况,进行及时调整,确保每头奶牛能够汲取到足够的营养。同时,通过芯片收集每头奶牛的健康状况数据,比如每天行走的步数、体温变化等,来确保每头产奶的奶牛都是健康的,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原奶的质量。
※严控原奶质量关
与喂养仓棚相邻的是原奶采集车间和冷却车间,这里分布着一个巨大的圆形转盘,每个转盘分成72个小格,每个小格均连着集奶管和传输管,并装有温度计等电子设备。我们进入车间时,72头奶牛正分布在转盘上,乳头上连接着集奶管,新鲜的牛奶通过集奶管直接输送到传输管,源源不断地进入消毒管道和过滤管道,而四个挤奶工在转盘旁边不时走动,检查挤奶的情况,并实时监测有关数据。
马克·斯托曼告诉笔者,美国原奶抗生素检测率为不超过0.0001%,而橡树农场原奶的抗生素含量和体细胞含量标准要远远高于国家标准,是美国抗生素含量最低的一批农场,而橡树农场的薄膜过渡技术和分馏技术等均拥有多项美国专利,在全美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他还介绍说:“在这个车间,我们就对原奶进行巴氏低温消毒处理,我们采取的温度一般是60多度,近半小时后迅速冷却到6度左右,这样保持了有益的乳酸菌,也确保了我们原奶的安全。”
※生产利用清洁能源
美国奶业界不少人士认为,一个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场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如何处理牛粪等排泄物,以在产好奶的同时保护好环境。
漫步农场,笔者发现几个巨大的沼气池零星散布在仓棚周围,这里是经过真空处理过的牛粪分解及沼气生产池。在这里,牛粪分解后会加入厌氧菌,分解牛粪中的固体和液体,同时帮助产生甲烷。甲烷生产出来后一部分进入发电站,发电供农场用;另一部分进入清洁塔,生成清洁天然气供车辆用,而牛粪残渣经过检验及添加一些生物肥料后分成干湿两部分,回到农田滋养农田。
橡树农场员工感觉最自豪的便是清洁能源生产利用,农场生产的清浊天然气先进入农场的供气站,不仅可以供农场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使用,还可以用气罐车运出对外销售。农场拥有42辆由天然气驱动的大气罐车,这些气罐车本身就是清洁能源车,同时也是目前全美同行业中最大的清洁能源运输车队。
农场员工骄傲地介绍:“每个天然气供气站如果装满天然气的话可供一辆大卡车在美国高速路上行驶2.4亿英里(约相当于3.8亿公里)。我们农场生产的牛奶也是经天然气驱动的车队运往中西部各地。另外,我们的很多清洁能源处理技术都是农场独有的专利技术,我们因此多次获得全美的年度清洁能源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