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门店前几年的高增长率已不复存在, 而我们如何在未来持续的盈利?如何让企业更快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了折磨当下孕婴童门店老板的诟病,到底怎么破局?
首先,我们应该具备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优势?
先说从08—13年,大多数的孕婴童门店都是叫宝宝店,原因是我们的门店都不那么重视孕妇和新生儿,门店的主流消费群都是0-3岁的宝宝,所以,才叫宝宝店。
宝宝店就是一个大零售的分支,从大卖场中切了一部分的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力到了专营店,于是就有了所谓的母婴渠道。
宝宝店服务的消费主题就是1-3岁的宝宝,满足了这类人群的衣食住行等刚需和潜在需求,这是渠道建立初期的雏形。
几年发展下来,宝宝店中有些系统门店慢慢的成长起来成为了孕婴童连锁店,成为了母婴消费渠道中的翘楚,也慢慢有了行业的一些标准和模块,那么这些成型的连锁店需要具备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答案是:规模化、连锁化、一站式和重服务。
1.规模化+一站式
母婴零售门店从只销售一些配方奶粉、辅食、纸尿裤和部分用品的20个平方的小宝宝店,慢慢的开办了更大面积的门店,一般的旗舰店如400-600平方以及如孩子王一样的2000平米以上的综合一站式卖场,现在的孕婴童门店已经慢慢的从窗明几净卖商品的门店发展成了一站式综合式的生活空间。
妈妈们在这里不仅仅是选购了产品,更重要的是享受了育儿的资讯和带着孩子们玩乐的生活空间。
2.连锁化+重服务是指孕婴童系统门店越来越多的1+2+4的门店模式
1是一家旗舰店,面积在400-600平米之间,做一站式综合购物,重要的是推动非食品品类的开放式陈列,体验式消费,以及综合购物篮的提升。
2是代表了2家医院店,在每个城市出生率比较集中的医院附近开办医院店,满足孕妇和新生儿的综合购物需求,侧重商品结构在前端顾客,用于吸取新客,教育消费者的渠道购买行为。
4则代表了居民集中的社区门店的开办,意味着在居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大型社区开办以关系营销为主的社区门店,面积在120-200平米即可,满足消费者的日常所需。
AC尼尔森的数据调查反应出来,消费者之所以不选择孕婴童门店进行购物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家附近没有”,因此,便利性就是孕婴童门店未来要去打破的一个魔咒。
为什么这么多大的supermarket存在,还依然有这么多的便利店存在呢?原因无外乎就是便利性。
当我们的门店布局为1+2+4的战略棋状布点以后,我们要干嘛?我们要实现的重要作用是连锁化!
什么才是连锁化呢?就是所有的门店保持高度的VI形象,保持高度的服务素养,以及保持高度相似的商品结构,尤其是重点品类规划,然后呢,实现商品的流通和互动。
比如说A门店的某商品滞销,可以调动到相对畅销该商品的B门店进行销售,实现滞销商品的化滞销为畅销,这个是在商品结构上的优势。
又比如某个会员在医院店注册成为会员,生完小孩以后回社区居住,距离B门店比较近,那么连锁化的门店就要在后台识别了顾客信息后,主动的告知顾客从B门店的存在,并且请顾客到B门店去享受就近的服务,比如婴儿游泳SPA,或者送货上门的,或者会员活动等,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可以体现出连锁门店的便利性和人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