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货向来不被消费者看好,其主要原因是太多劣质的产品充斥着市场。国产纸尿裤的粗制滥造导致了国民信心缺失,现在应该如何扭转信任危机呢?
根据中国社科院预测:我国新生儿在2015-2019年五年内将新增750万人。可是锅里的再好,能不能到碗里来又要另说了。
国产纸尿裤“成长的烦恼”
纸尿裤一直以来都是卫生用品行业中公认的好生意,门槛不高,空间巨大。即使你什么都不懂,一条高配置进口生产线3000万元,你去买设备的时候,他们就会告诉你热风无纺布去哪里采购,芯体中的材料大概用什么比例……这个行业的上游资源已经非常成熟,几乎是一条龙服务。然后你就能开工生产了!如果选择普通国产线,门槛还会更低。
粗略统计,中国市场上有1200多个纸尿裤品牌,每天还不断有新品牌进入。从占有率和话语权看,资源分布极不平均。国内高端市场几乎被帮宝适、妈咪宝贝、好奇和花王这四家包揽,大量国产纸尿裤品牌只能定位中低端,主要在三、四线市场销售,疲于渠道战和价格战。
话语权的差异,更是国产品牌解不开的心结
举个简单的例子,消费者给帮宝适打投诉电话。帮宝适的服务人员不急不慌,抛出一套标准话术:如果漏尿,请你检查尺码是否合适、穿戴是否正确……总之,不是产品质量的问题。消费者也就被“洗脑”,这么大的品牌,全球都有销售,不可能产品出问题。即使试过各种改进方法,依然漏尿,那她也会确信:买到假货了!
而国产品牌遇到投诉,即使明知不是产品的问题,姿态也绝不能像外资品牌那么高,一路赔着小心和笑脸,妈妈们依然愤愤不平:国产就是不靠谱!年轻的纸尿裤行业,遇到了每一个“中国制造”都曾遇到过的“成长的烦恼”。因为门槛低,因为价格战,大量粗制滥造的产品涌入市场,给消费者先入为主地造成了国产等于劣质的不良印象。
恨铁不成钢是中国妈妈“崇洋”的始作俑者
国产品牌信任度低是当前的短板,这更是中国妈妈“从洋媚外”的直接原因。并非妈妈不爱国,而是消费者“支持国产” 的爱国情怀被太多粗制滥造的国货透支了信任,在“给孩子最好的”强烈愿望驱使下,他们只能恨铁不成钢地选择外资品牌。
纸尿裤如何让妈妈爱上中国造
1、绕开近道,研发比制造更重要
现在很多国产纸尿裤企业最大的问题,是回避了基础的研发创新,想从制造环节“抄近道”。比如很多人坚称,他们的产品比不比帮宝适、花王、妈咪宝贝、好奇等国际品牌差。理由就是,他们采用了与四大相同的原料供应商,购买了相同的进口生产线。在这种“自信”之下,“赶超四大”是业内流行的一种声音。在外行人看来,这好像是“后发优势”,提升会很快;作为内行,其成长逻辑是有问题的,这也最终造成了市场上纸尿裤的严重同质化的直接原因。
因为及时是购买先进的生产线,与其他制造行业一样,顶级设备是你花钱买不到的—— 他们永远会在有新的技术储备之后,才将稍次的设备出售。而且目前的现实是,即使你拿到了顶级的设备也用不好,因为没有足够懂设备的技术人员,使用、维护、保养都做不到位,整个设备管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都不完善,做出来的产品品质是不够稳定的,效率不高,成本也下不来。
2、扭转信任危机,让妈妈爱上中国造
做品牌是不是就得高空打广告,地面狂铺货?在某些品类可能是奏效的,但在美誉度重于知名度的母婴圈,这么做显然解决不了最根本的问题:信任。尤其在国产品牌整体形象不佳的情况下,强势曝光反而可能让你死得更快。
要想解决国产品牌的信任危机,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看到企业对待产品认真严谨的态度。
一个品牌如果能细致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心呵护无法自我表达的产品使用者——婴儿的体验,即使最终它在产品上能体现出来的改善只有1,这种折射品牌价值观的工作,对品牌的贡献绝对不只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