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额数据
① 反映母婴店的生意走势,可用于调整母婴店促销及推广活动;
② 为母婴店员工设计销售目标,并用奖励机制激励员工;
③ 对比各分店销售能力,为优化人员结构及货品组合提供参考。
分类货品销售额数据
① 为母婴店进货、组货及促销提供参考依据,及时补货、调货;
② 用于了解该店或该区的消费取向,针对性调整使利润最大化;
③ 根据母婴店的销售特性,对慢流品类加强促销力度,及时消化库存。
前十大畅销款数据
① 定期统计分析(每周/月/季),了解畅销款式的畅销原因;
② 根据销售速度设立库存安全线,适当补货或寻找替代品;
③ 利用畅销款搭配平销款或滞销款销售,带动母婴店货品整体的流动。
前十大滞销款数据
① 定期统计分析(每周/月/季),了解母婴用品的滞销原因;
② 寻找滞销款的导购卖点,提升导购对滞销品的销售技巧;
③ 调整滞销品的陈列方式及陈列位置,配合人员重点推介;
④ 制定滞销品的销售激励政策,做好滞销品的调货、退货和促销准备。
连带率数据(销售件数/销售单数)
① 了解母婴店人员货品搭配销售能力的重要依据;
② 当连带率低时,应提升员工的附加推销力度;
③ 当连带率低时,应调整关联产品的陈列位置;
④ 当连带率低时,应调整母婴店采取的促销策略。
人效数据(每天每人的销售额)
① 用于分析母婴店员的整体销售素质,以及母婴店人员配置的合理度;
② 当人效过低时,要检查员工产品知识、销售技巧和排班的合理性;
③ 可根据员工最擅长的产品安排对应的销售区域,能有效提升人效。
客单价数据
① 反映母婴店顾客消费承受能力的情况,有助于提升营业额;
② 低于平均单价的产品用于吸引实际型顾客,丰富顾客类型;
③ 增加平均单价的产品数量和类别,高于平均单价的产品可做特殊陈列;
④ 提升中高价位的产品销售,从而逐步提升母婴店的整体客单价。
存销比数据(库存件数÷月销售件数)
① 细分包括:各品类母婴产品存销比、新老货存销比、款式存销比;
② 当存销比过高,意味着结构不合理,资金效率低;
③ 当存销比过低,意味着库存不足,生意较难最大化;
④ 一般情况下,月存销比维持在3~4之间比较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