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信息化和数据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而且规模越大的企业越需要依靠信息和数据去运营、管理和决策。如今,企业中的数据那么多,经营者要从中找到关键数据,且要分层管理数据。比如,负责营运的同事,要看营运的品质、销售数、环比、同比等,负责市场的同事就需要关注会员数,而作为我这个层面的管理层就要关注销售额、毛利率等。如果只有一个人沉浸在所有数据里,那就会容易被数据欺骗。
关于采购方面的数据运用,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年在跟供应商签年终合同前,我问同事说,比如去年我们企业雅培的销售额是100w,惠氏是200w,而雅培的毛利率是5个点,惠氏的则是8个点,那么今年你谈判的目标该如何确定?同事说,去年5个点的,今年我们要到6个点,8个点的今年就要到8.5到9个点。但我跟他说,这不行,你必须把奶粉这个品类单独拿出来,重新规划。假设这个品类一年卖1000w,你需要统计出每个品牌所占的份额,以及它的毛利额、周转数等所有数据。然后规定,明年我们的奶粉就卖1500w,这1500w里,毛利率最高、周转最快、最少消费者客诉,服务最好的品牌我可能会选择增长它的份额,当然这也要重新跟品牌商谈判。从这个案例中,我认为我们要抓住有用的数据,不要盲目去看一些没用的,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数据。
表象数据有时也会掩盖事实,有时我们不仅要看数据的比例,更要看到它的成长性。三年前,我们开始卖服装。第一年,我们进了某服装品牌50w的货,然后想了一系列的方案售卖,最终差不多卖掉了百分之八十。而第二年,我们进了这个品牌1000w的货,第三年1500w。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清楚,你是关注数据的绝对值、销售比例还是看它的成长性。而作为老板,肯定最后关注的是利润的绝对值、销售的绝对值,而不是简单的比例。
改变是我一直坚持的事,而数字则可以准确的反映商品当时的情况,我想做的是成为一名改变数字的人。数字的呈现已经是一个结果,于是我到处去了解如何改变数字的方式,我们通过数字呈现出来的结果去发现问题,去寻找和思考我们还有哪些增长的机会从而来改变和进行调整。我们的高坪效正是通过改变得来的。我不坚持门店一定要不断扩张,但我始终坚持高坪效。根据高坪效,我们来采购产品、组合产品,通过改变人和产品的关系,来增加人的效率并同时提升产品的销售产出。
因为我职业的关系,我要天天看数据。数据有不同的算法,不同的层级结构,数据也有刺激性消费的作用,但我们必须清楚如何正确运用数据。我们最怕的就是,有些零售商虽然了解顾客的一些信息跟需求,但是他们还是在按照自己的习惯经营。现在成功的人都是突破习惯的,而数据只是给你的计划作参考,是不是准确却很难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