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行业,曾经有一段非常辉煌的时间,进什么就能卖什么,不用打价格战,利润也好。而原先的大卖场,是消费者购买母婴产品的主要渠道,所以当母婴店崛起的时候,大卖场就会问:“为什么消费者去了母婴店?”这个问题其实跟今天的母婴店有点像,我们发现现在我们的消费者开始转变和流失了。她们开始看重品牌,但也在意价格了。在此背景下,母婴店应该将自己的产品分分类,哪些产品是海淘没法比的,哪些是可能处于劣势的。不同品类的品类角色需要想清楚。
渠道选择上,以婴儿奶粉为例,2013-2014年,母婴店仍然是购买婴儿奶粉最重要的渠道,基本上份额都在25%-27%之间,而大卖场的份额已经从20% 多掉到了20%以下。而海外代购在2013年年底之前,只有8% 的份额,2014年年中已经到12%了。2015年,海淘和海外代购逐渐变成了跨境电商,越来越多的网络电商开始主动参与进来。与海淘、电商相比,价格不再是实体店的优势,但质量和服务是我们可以发挥的空间。
在欧洲工作时,我请同事带我去走走母婴店,但他们告诉我当地很少母婴店,他们主要去药店购买母婴用品。欧洲药店的店员跟顾客建立了一种朋友的关系,店员知道每一个妈妈的名字和需求。我问店员说:“你是如何被培训的?”他回答我说:“这还需要培训吗?我从父亲那里,父亲从祖父那里接过这个店面,就被告知应该把顾客当做朋友。保持长期的关系是我们的生存之本。”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极致的服务是海淘不能比的。因此,我们应该好好把握产品的质量,提高自己的服务,认清自己的定位,实施品类管理,还是能够维持我们的竞争优势。
Kantar retail 咨询总监 黄兴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