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回家到底先做作业,还是先玩会儿电脑?永嘉一对婆媳为此杠上了。看着上二年级的女儿每天玩字当头,孩子妈坐不住了,暴打孩子一顿。奶奶认为媳妇打得太狠,喊来儿子“镇压”儿媳,结果引发家庭矛盾,还惊动了派出所民警。
据悉,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去年曾做过一个调查,在我市有八成的育儿家庭都存在着“隔代教育”现象,家里有全职妈妈看护的不到一成。
昨天,记者随机调查了100户家庭,79%的受访者认为身边的隔代教育很普遍。
孩子放学到底该先做作业还是先玩
“如果为孩子好,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她就应该在旁边打圆场,劝孩子先把作业写了,而不是在一边煽风点火。”提及教育孩子,婆婆非但不帮忙还在旁边唱反调,还喊来在外的丈夫“镇压”她,家住永嘉的金女士至今无法释怀。
金女士婚后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女儿丽丽上小学二年级。自从孩子出生后,金女士经常把接送女儿的任务交给婆婆。
上周,金女士回家发现女儿端坐在电脑前玩游戏,于是问孩子作业是否完成。
“等我玩好先。”孩子头也不回地表示先玩游戏再写作业。想到丽丽每次做作业拖拖拉拉,金女士呵斥丽丽立即关电脑去做作业,不料孩子非但不听,还埋怨妈妈打扰她玩游戏。
孩子不听劝的行为激怒了金女士,她将孩子拉起来就是一顿痛打,孩子的哭声引来了奶奶。
“打这么狠,不就是玩了几分钟嘛,有你这样教育孩子的吗……”奶奶看到孙女被打很是心疼,边埋怨金女士边试图拉走孩子。
见媳妇态度强硬,婆婆立即致电儿子,让儿子赶紧回来“镇压”媳妇。接到母亲电话回来的孩子爸和孩子妈没说上几句就吵开了,甚至动了手。
听到打骂声,邻居劝解不成,便打电话报了警。随即,桥头派出所民警赶来劝和。
金女士说,老人太溺爱孩子,凡事都顺着孩子来,让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每天放学都是先玩再写作业。每次孩子做错事,婆婆充当孩子保护伞让她不满,此外丈夫不分对错就站在婆婆那边更让她伤心。
而孩子奶奶表示,孩子还小不懂事,媳妇打孩子让她接受不了。
我市八成家庭存在隔代教育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曾做过一个调查,在我市有八成的育儿家庭都存在着“隔代教育”现象,家里有全职妈妈看护的还不到一成。昨天,记者随机调查了100户家庭,79%的受访者认为身边的隔代教育很普遍。
“现在孩子少,长辈难免会宠孩子;而且现在长辈们条件好了,孩子要什么,长辈都会尽量满足。”不少受访者表示,虽然没有和长辈一起居住,或请了保姆照顾孩子,但孩子或多或少还是会和长辈呆在一起,这就避免不了孩子接受祖辈的隔代教育。
接受调查的市民表示,和长辈最大的隔阂是生活起居,比如孩子一生病不是让马上喂药就是让赶紧送医院,经常担心孩子吃不饱主动喂食,天气一冷担心孩子冻着赶紧添衣服,孩子一哭闹就买东西满足……
教育理念统一很重要
“妈妈用打骂方式来解决孩子问题是不可取的、奶奶叫儿子来‘镇压’媳妇也是不可取的。”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周奇教授表示,金女士家这次因孩子如何教育引发的家庭矛盾其实在不少家庭上演过,其实教育没有绝对的对错,严格教育没有错,宠爱孩子也没有错,但任何教育方式一旦走向极端,都有可能会带来与预期效果截然相反的后果。
周教授表示,隔代教育问题是当下中国式教育中最普遍的现象。年轻的父母们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于是,抚养孩子的重担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
在周教授看来,隔代教育在中国存在有其合情合理的一面,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令老人对隔代晚辈的爱心倾注更加集中,退休之后无事可做,年轻子女工作繁忙,由爷爷奶奶照顾孙子,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且当下的“爷爷奶奶”群体,多以60后为主,这一代人普遍接受过教育。相比80后、90后的年轻子女,他们拥有更丰富的社会阅历,也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并且有较多的时间和较好的耐心,从而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但是,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也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如何做好隔代教育,周教授给了一些建议,首先祖辈要和孩子的父母多沟通,做到教育理念统一,否则孩子犯错时,父母批评,老人护短,易造成孩子无所适从。“祖辈要当好‘隔代家长’,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周奇表示,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