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妈妈用户们在宝宝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需求,但归结起来就4方面:记录、知识、社交、购物消费。”有母婴行业多年从业经验的张楠(化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国内母婴互联网公司虽然有各自特点和优势,但业务模式基本就四种:工具、媒体、社区、电商。
不过伴随着垂直母婴电商的增多以及综合平台进入,母婴电商的压力越来越大。记者了解到,1号店、京东、天猫[微博]等平台电商大都设有母婴馆,或是如苏宁并购母婴垂直电商红孩子,参与到婴童行业中。而在2000年前后,市场上不少互联网基因的公司通过垂直产业电商平台切入婴童领域,如宝宝树、辣妈帮、蜜芽宝贝等。
谈及目前母婴电商行业的发展格局,易观2015年相关报告称,综合性电商平台依靠巨大流量优势和用户规模中占据了绝对性的份额;而垂直化的母婴厂商则在资本的推动下依靠特卖、海淘等模式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线下传统母婴连锁零售企业也在加快电商的转型,试图打通线上与线下的交易,建立O2O多渠道覆盖的经营模式。
“大多数母婴电商的品类聚焦在奶粉、纸尿裤等标准品类。”张楠告诉记者,价格战不可避免,而PE/VC的加入也成为母婴平台大笔投入价格战的背后的“军火商”。以纸尿裤为例,因为中间复杂的经销关系层层加价和价格竞争,电商领域平均毛利只有3%左右。
今年2月洋码头率先表态推出“辣妈砍价团”,发动纸尿裤大促活动,3月蜜芽宝贝则以“5亿备货的规模,加上1亿元的用户补贴”跟进进口纸尿裤“价格战”,此外,网易旗下的考拉海购3月也加入启动“纸尿裤狂欢节”,称在确保正品的前提下价格做到全网最低。
“母婴电商领域的价格战最主要还是来自非主力平台。”贝亲婴儿用品(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叶芳莹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力平台天猫系统占了全部的网络销售的50%以上。
而这几年冒出的一些闪购平台,靠低价带来的流量和良好的经营状况获得了A轮融资,再通过平行输入和跨境贸易,以最低的价格赚取更多流量为以后的融资做准备。这些闪购的品牌目前基本上是不盈利,是为了融资及上市而非买卖,所以价格战实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