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婴童网
招商
品牌
商机
展会
产品
企业
资讯
专题
视频
店铺
开店
经销商
婴童网首页 > 母婴资讯 > 行业快讯 > 正文
2025第三季度营养健康融资暴涨:HMOs吸金超6亿,茅台也来“凑热闹”
行业编辑:林夕
2025年10月21日 10:03来源于:营养品观察
分享:

2025年前三季度,大健康的钱都流向了哪?

据「营养品观察」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国内营养健康产业共发生36起融资事件,与往年相比数量显著提升,合计金额约28.13亿。从融资轮次来看,天使轮、A轮融资占比近三分之二,初创企业、早期项目仍较多;从融资企业来看,上游合成生物企业融资占到20席,其中HMOs(母乳低聚糖)相关企业占4席。

此前营养品观察发文指出,特医营养、母婴营养、美容抗衰、药食同源相关企业已成上半年营养健康投融资市场的“香饽饽”,如今三季度刚过,资本市场又出现哪些新风向,一起来看~

2025第三季度营养健康融资暴涨:HMOs吸金超6亿,茅台也来“凑热闹”

【注: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取成稿时间1美元≈7.2人民币计算;同时由于很多融资事件中对外透露的融资金额并不明确,为了方便统计,我们统一设定,数百万融资取300万;数千万融资取3000万;另外为保守起见,近千万融资我们取600万计算,近千万美元则取600万美元;百万级指100万,千万级指1000万,近亿元指6000万;上/逾/过亿元指1亿元;上/逾/过千万指1000万。未公开金额的不计入内。】

合成生物持续热门

HMOs融资集中爆发

01

从整体融资情况来看,第三季度营养健康领域融资16起,融资规模超10亿,较之前大幅提升。在16起融资中,合成生物依旧是主流方向,但与上半年不同的是,第三季度的融资焦点落在HMOs领域,包括弈柯莱、一兮生物、芝诺生物、合生生物在内的相关企业,融资总额超6亿元。

弈柯莱作为成立近十年的合成生物企业,在今年7月完成4.5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为国投聚力旗下的聚力并购基金和聚力杭实基金。值得注意的是,弈柯莱于2023年完成股份制改革,本轮融资是其改制后首次引入战略投资,也使其成为年内营养健康领域少数进入D轮后阶段的公司。

资本市场对其青睐,或许源于其在三大热门功能性原料上的审批与量产优势:HMOs方面,2023年10月,由蒙牛与弈柯莱合资设立的虹摹生物成为中国首个获批HMOs原料的本土企业;在天然代糖领域,其酶转化法甜菊糖苷于2024年3月获批,切入赤藓糖醇之后的新一代代糖赛道;此外,今年5月,弈柯莱以合成生物法生产的燕窝酸也正式通过审批,成为国内首家。

另一家代表性企业一兮生物,则在8月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国内较早实现HMOs产业化的企业,并拥有目前国内唯一已建成的HMOs生产线。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HMOs单体工厂,预计2026年初投产。

除上述两起亿元级融资外,第三季度HMOs赛道还有合生生物、芝诺科技等企业获得千万级融资,蒙牛与弈柯莱的合资公司虹摹生物也传出积极推进A轮融资的消息。自2023年HMOs获准作为营养强化剂用于婴配粉和特医食品以来,产业关注度始终居高不下,但如此密集且大额的融资仍属首次。

这一现象或许意味着HMOs正从「政策可行」迈向「产能落地」和「产品注册」的关键阶段。由于婴配粉、特医食品等产品实行注册制,审批周期通常长达8个月以上。多家头部营养食品企业已在早前提交了添加HMOs的配方升级申请,相关产品或许有望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陆续获批上市。此外,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批准一种HMO用于婴幼儿辅食,也进一步拓宽其应用场景。可以预见,随着资本在第三季度的集中注入,HMOs产业链将逐步进入商业化收获期。

此外,今年第三季度,聚焦中式健康滋补领域,易源堂、益盛汉参、甘草医生获得融资;聚焦抗氧化原料,麦角硫因生产商仅三生物、油溶性VC生产商康维健获得融资;聚焦特医营养,玛士撒拉也收获继2月份以来的今年第二笔融资;聚焦AI健康,AI+蛋白设计生物科技企业途智深合获数千万元融资,这些动向同样值得关注。

多种资本竞相布局

贵州茅台也来“凑热闹”

02

从融资方来看,HMOs是当仁不让的第三季度融资关键词,而从投资方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营养健康领域的资本构成呈现多元化特征。

除中金资本、普华资本、弘晖基金等长期关注该赛道的市场化投资机构外,茅台、百联等产业资本,以及深圳、黄山、成都等多地国资也积极入场,共同推动行业形成蓬勃发展的新格局。

三类资本时有交汇。以合成生物企业康维健为例,其于9月获得的融资方阵容多元,既包括基石资本、德联资本、普华资本、鼎晖投资等专业机构,也出现茅台基金(贵州茅台旗下)和东方嘉富(浙江国资背景)的身影。

值得注意的是,康维健并非茅台在营养健康领域的首次落子。茅台基金还在2024年投资过合成生物企业星赛生物、虹摹生物,以图拓展“食”“美”新赛道。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曾公开表示,茅台有宝贵的微生物资源库,可利用合成生物科技探究微生物代谢路径,进而衍生相应的“食”“美”产品,实现产业化运作。

不仅是茅台,五粮液、古井贡酒、劲酒等知名酒企也纷纷加码大健康产业,从推出养生酒产品逐步延伸至产业链中上游。和茅台聚焦上游原料端寻求创新研发突破口不同的是,古井贡酒专注于建立健康产品矩阵,开辟轻养生场景。今年9月,古井贡酒推出轻养社,以“养生、养身、养心”为核心理念,定位东方轻养生活市集,并上架相关产品包括养生白酒、健康食品、伴手礼、东方草本茶等。大健康产业为正处于转型期的白酒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锚点,而医药企业如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等亦是该领域的重要产投力量。

在产业资本之外,国资也成为推动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例如,投资一兮生物的黄山供赢一兮股权投资基金,隶属黄山产投集团,此次投资不仅是财务行为,更是黄山市布局新兴产业、探索“科技+生态”融合模式、响应“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政策的重要举措。类似案例还包括国投聚力投资弈柯莱、深创投投资脂代科技等。

政策引导下,国资在合成生物领域的布局力度持续加大。2024年12月,国投聚力联合杭实集团、萧山经开区设立规模10亿元的生物制造产业基金,围绕生物制造产业链核心环节进行投资布局。今年7月,华润医药、东阿阿胶、江中药业等多家华润系上市公司共同参与设立规模10亿元的华润医药(成都)创新投资基金,明确将合成生物学列为重点投资方向。

总体来看,不同属性的资本进入营养健康领域各有侧重:市场化机构主要基于行业前景和回报预期进行配置;产业资本更多从战略协同和产业链延伸角度出发;而国资则兼顾产业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多方资本的持续注入,预示着营养健康产业在政策支持、市场扩容与资本助力的多重利好下,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营养品观察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浙B2-20110190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