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达能搬家了,这是他们50多年来的第三次搬迁,新总部设在了巴黎的拉法耶特街。有报道称,达能希望通过打造更现代、更强调协作的办公环境,来加快组织效能和管理效率,翻开公司战略新篇章。
巧的是,还有两家外资奶粉品牌最近也有大动作。雀巢新CEO费耐睿上任后,强调“兵贵神速,不求完美”,鼓励快速行动和接受新想法,同时雀巢中国研发“一把手”也换人了,旨在让研发流程更简单、更聚焦市场。而Bubs则任命了两位新董事,其中一位是经验丰富的独立董事,另一位则是公司CEO乔·库特,他曾在恒天然等公司担任要职,擅长供应链和运营管理,Bubs希望通过这些调整,在中国市场释放潜力,尤其是在羊奶粉和全家营养品类上。
从总部搬迁、高层变动到研发战略调整,外资奶粉品牌们无一不透露出对市场变化快速响应和提升内部效率的紧迫感。这不仅是组织架构的优化,也是为了以更敏捷、更聚焦的姿态,在中国这个全球最重要的奶粉市场中抢占先机。
尽管中国出生率有所下降,但对于这些国外奶粉品牌而言,中国市场依然充满机会。一方面是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差异化和专业化奶粉的需求持续增长,高端产品和细分品类仍有广阔市场。另一方面是经历过行业事件后,部分消费者对国外奶粉品牌在品质和安全方面仍保持较高的信任度。
可以预见,外资奶粉品牌未来将以更强烈的攻势和更灵活的策略,深度参与中国奶粉市场的竞争。那么,面对这些积极调整的国际品牌,本土奶粉企业将如何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