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童对话
母婴大商
小飞象冯红卫
西安离福建小2000公里呢!
小飞象居然跨过去了?
中童传媒的记者难掩震惊
在线上的冲击下,被边缘化,甚至消失
因为就在几年前我们中童传媒对话小飞象总裁冯红卫时,他还说小飞象要聚焦在西北五省发展。
这个战略是符合零售业 “ 区域密集开店 ” 的基本原则的。
但是过去几年母婴业风云突变。
“ 确切地说,我们现在已经进了15个省。” 冯红卫笑着说。
从固守西北五省,到一年内闪电扩张至15省、整合千家门店,小飞象创始人冯红卫的突然转身,印证了什么叫做 “ 形势比人强 ” 。
一种迥异于供应链整合的 “ 另类大商 ”
正以燎原之势切入行业生态
Part.01
母婴大商
“
也犹豫过
”
“ 福建这事其实很偶然。” 冯红卫回忆道。
2023年初,福建母婴省代陈刚找上门时,他第一反应是拒绝。将近2000公里的管理半径、迥异的市场环境,风险肉眼可见。
但陈刚的一句话戳中了他:“ 很多门店快活不下去了,小飞象的系统能不能拉他们一把?”
彼时行业正经历残酷洗牌。电商冲击、出生率下滑、三年疫情消耗,三重压力下传统母婴店门可罗雀。“ 进店人流的下降,员工专业性不高,门店运营盈利困难……很多门店面临的都是生存问题。” 冯红卫看得真切。
转折点发生在去年3月。
山东青岛、河北衡水等多位区域连锁老板,不约而同奔赴西安 “ 求救 ”,试探着问:小飞象有没有计划走出去拓展更大的市场?
“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也是很犹豫的,甚至是反复的考量。” 冯红卫说。因为小飞象认为自己不是一家供应链公司,真正在做的是直营化的门店体系,对门店的要求很高。能否在山东、河北这样的区域真正建立小飞象直营化的门店运营体系,实际上的挑战是很大的。而且,“ 我个人其实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和雄心壮志的。”
冯红卫最终还是决定去。“ 更多是一种帮扶的心态。” 冯红卫说,“ 大家都是做门店的,非常理解那种困境。那些供应链型整合根本帮不上忙。”
“ 更多是一种帮扶的心态。”
冯红卫最终被这种绝望中的期盼打动,小飞象的扩张按钮就此启动。
Part.02
母婴大商
“
为什么是小飞象?
”
山东、河北、福建,小飞象从西北五省,短短2年间扩张进入15省,合作门店突破1000家。合作伙伴多是慕名而来。
他们到西安小飞象的门店实地考察,站在门口数进店人数,结果让他们非常震惊:和竞争对手相比,小飞象的门店保持着很高的进店客流,同时段的测试,进店客流是同行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半个小时内结账都是十几二十个人次。”
他们与小飞象的门店员工攀谈,看到员工身上那种乐观自信,对工作高度的投入,产品问询过程中员工表现出的专业素养,他们得出结论:小飞象是有核心竞争力的。
当行业抱怨 “ 顾客不进店 ” 时,小飞象门店客流却逆势增长。奥秘在于抛弃 “ 大水漫灌 ” 的推销术,转而建立精细化的顾客档案与需求分析系统。“ 我们卖乳铁蛋白,先锁定缺乏乳铁的顾客,再邀约症状匹配的妈妈深度沟通。福建6店一天卖出300多罐。”
益生菌销售前,先筛选便秘宝宝家庭,进行菌株教育,7天实现800万销售额。
而且,小飞象的乳铁蛋白,只有两种卖法:12罐和24罐。单买,是不卖的,“ 因为吃不到足够的量,是没用的。” 这种 “ 疗程 ” 销售,才能确保效果。
这套 “ 找出病人再开药方 ” 的精准运营,让冯红卫仅用6个营养品SKU就创造3亿年销。
传统母婴店依赖高毛利商品强推,小飞象却彻底重构销售逻辑:
●建立宝宝档案:记录生长曲线、过敏史等,精准分群;
●考核机制变革:以 “ 需求解决率 ” 替代 “ 销量KPI ”;
●场景化服务:如免疫力方案、消化问题专案,员工需通过每月数百次话术演练。
“ 妈妈到店是因为需要专业建议,不仅是买东西,” 冯红卫总结。
结果,福建6家试点门店通过精准分群管理和专业服务,单日乳铁蛋白销售突破300罐,业绩迅速翻倍。“ 这不是偶然,” 冯红卫强调,“ 妈妈们进店,不是为了买奶粉,而是为了解决育儿问题。” 他说,“ 她们需要的是面对面的沟通、个性化的建议、持续的陪伴,而不是一个推销员。”
冯红卫说,“ 我们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信任。经年累月下来,就像胖东来,商品附加情感后,会形成不可替代的消费习惯。”
我们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信任
小飞象的扩张几乎不带 “ 强控 ” 色彩:不强制占股,会员数据仍归合伙人,甚至允许考察工资条验证真实性。“ 合作最快半小时敲定,” 冯红卫说,“ 因为他们看到的正是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
Part.03
母婴大商
“
从商品到人的升维
”
当很多整合者还在比拼 “ 流通价多低 ” “ 定制款多少 ” 时,冯红卫亮出了一把截然不同的手术刀——重构人效。
许多连锁老板 “ 过去20年只懂商品和供应链,不懂组织建设 ”,最终陷入同质化价格战。
传统母婴连锁的整合逻辑,往往围绕 “ 供应链整合 ” 展开,通过集中采购、降低SKU成本来提升利润。但冯红卫对此不以为然:
“ 其他连锁的整合多是供应链模式(低价供货),小飞象和供应链连锁有本质不同。他们整合靠商品,我们靠人。我们输出的是‘人’的管理系统。”
他进一步解释:“ 小飞象的核心优势是‘人’。我们19年来将精力放在员工成长上,通过专业培训、高收入激励和价值观塑造,打造了一支服务意识强、专业性高的团队。”
在行业普遍降薪裁员的背景下,小飞象的员工收入却远超同行,一线员工收入仅次于 “ 零售业神话 ” 胖东来,店长月薪普遍过万,顶尖销售甚至单月收入超5万。 “ 员工是财富,不是成本。” 冯红卫将此刻入企业基因。
在冯红卫的字典里,“ 员工第一 ” 不是口号,而是19年来的铁律。疫情期间全员工资照发,亏损1.5亿却不裁员不减薪。“ 钱本就是员工创造的,该还给他们。”
高薪带来的虹吸效应令人咋舌。冯红卫笑称:“ 很多对手抱怨小飞象直接到门口挖人',其实不用挖,我们只要介绍一下薪资,员工自己就走了。” 在福建、新疆等地,不少连锁店的员工集体跳槽小飞象,“ 因为你薪水翻番了嘛 ”。新疆门店的调改案例证明:员工薪资翻倍带来的服务溢价,对手极难复制。
这套逻辑在新疆、河北、福建等地迅速验证:新客增长30%、销售利润翻番、员工收入飙升50%-100%——这些曾濒临倒闭的门店,三个月内竟上演生死逆转。
这种人才优势直接转化为服务竞争力。新疆合伙人反馈,员工加入小飞象后变化"不可思议"——业绩、收入、顾客信任度同步跃升。
面对蜂拥而至的合作者,冯红卫竖起高门槛:“ 不愿和员工分钱的,别来小飞象!” 在合伙人协议中明确要求 “ 必须愿意与员工分钱 ”。很多企业失败在于老板过不了心理关。冯红卫认为,永辉学胖东来半途而废,根源就在不愿持续提高人力成本投入。
小飞象的合伙模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不是单纯供货,而是系统性输出企业文化、管理流程和人才体系。湖北一位合伙人在听完组织系统讲解后,主动要求将实验市场留给自己运营,“ 因为他终于看懂,未来靠的是人,不是货 ”。
冯红卫强调,“ 我们从第一天就认定,员工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单店,靠老板娘用心经营很容易,但连锁化后让打工的员工同样用心,非常难。中国很多连锁做到15家店就遇到瓶颈,要么停止直营转加盟,要么关店缩回个体户模式。而小飞象今年仍计划新增180家直营店,“ 核心是找到价值观一致的人,用统一语言、工具和思维方式训练600家店的员工,确保每天执行相同的服务行为。”
冯红卫说,小飞象是颠覆传统零售KPI的,不以单款商品销量为核心KPI,改为顾客需求解决率、复购率等指标,也不强制销售高毛利商品,员工只需推荐最适合宝宝的产品。
员工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这背后,是对商品的自信,也是对一线员工的信任——信任他们的专业判断。
Part.04
母婴大商
“
风暴眼中的清醒
”
“ 供应链整合是割韭菜,赚短期的都没意义。” 冯红卫的断言,在行业寒冬中格外刺耳。
当资本加持的整合者依靠压货与贴牌跑马圈地时,小飞象选择了一条更笨拙的路:用人力资本重估激活门店,用数字系统重构效率,用价值观筛选伙伴。
福建合作方陈刚见证了太多投机者的溃败:“ 那些被供应链忽悠的门店,最后全被搞死了。” 当行业在 “ 渠道整合 ” 的迷途中狂奔时,真正的母婴大商已在运营赋能的高地上插旗。
供应链整合是割韭菜,赚短期的都没意义
“ 今天的小飞象,输出的是人文价值观。” 冯红卫说。更多区域连锁老板正飞赴西安。这场始于救命稻草的整合,终将重塑母婴零售的基因——商品与流量终会褪色,唯有人效与信任筑起的堤坝,才能抵挡时代的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