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多发于9月到11月,10月至11月为发作高峰。发病原因多是轮状病毒引起,轮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小儿的抵抗力弱,耐受力比成人差,身体的免疫功能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天气的突变,因而容易受到病毒侵害。
王孟清教授介绍说,秋季腹泻一般表现为先出现呕吐,然后腹泻,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每天可达十几次。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
确诊孩子得了秋季腹泻,应该如何治疗。王孟清教授推荐中医疗法,他说,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可改善症状,根据证候表现辨证使用中药或中成药治疗可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另外,还可以进行敷脐疗法,将中药材制成药粉,直接或用生姜汁调成糊状,纳入肚脐孔,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中医认为,脐部即神阙穴,内连五脏六腑,为冲任经气汇集之处。敷脐疗法可调整肠胃功能,促进吸收,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涩肠止泻的功效。
如何预防秋季腹泻?王孟清教授提醒:要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不吃变质食品,不要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乳具、食具要卫生。提倡母乳喂养,不宜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注意科学喂养。另外,要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感受外邪,避免腹部受凉。患病期间该如何护理?王孟清教授表示:一般可继续饮食。但对吐泻严重及伤食泄泻患儿暂时禁食,以后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饮食量。忌食油腻、生冷、污染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扑上爽身粉,防止发生红臀。